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鄂爾多斯在黃河南岸、庫布其沙漠北緣,布局建設了總長約420公裡的防風阻沙鎖邊林帶,規劃設置了綿延400公裡的“光伏長城”治沙帶——

兩道“長城”阻沙侵

2024年11月28日10:0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乘車從沿黃高速公路自西向東橫穿鄂爾多斯,不時被道路兩側的場景震撼:草方格隨著沙丘起伏伸展,草方格裡,新栽種的沙柳、檸條與成林的喬灌混交林銜接交融,形成一條生態“綠帶”,綿延不絕。

這條“綠帶”就是庫布其沙漠鎖邊林帶。向北緊鄰黃河,向南接壤庫布其沙漠,如一道綠色長城,將沙漠和黃河隔絕開來。

就在鎖邊林帶和庫布其沙漠之間,一道與鎖邊林帶並行相嵌,綿延400公裡、平均寬約5公裡的“光伏長城”治沙帶正在拔地而起。“光伏長城”治沙帶通過板上發電、板下生態治理的模式,實現增綠、增能、增收。

屆時,一藍一綠兩道“長城”交相輝映、互相支撐,將有效阻止庫布其沙漠北侵入黃,成為“三北”工程、保護母親河的生態示范性重大工程。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如一條黃色“巨龍”橫跨鄂爾多斯杭錦旗、達拉特旗和准格爾旗,同時,位於黃河南岸,與黃河並行。歷史上,庫布其沙漠以每年10米的速度持續北侵,最近處曾與黃河握手,極端年份向黃河輸沙量高達1.6億噸,嚴重危及黃河安瀾。

從上世紀80年代起,鄂爾多斯在黃河南岸、庫布其沙漠北緣,布局建設總長約420公裡、平均寬度約3公裡防風阻沙鎖邊林帶。

作為第一代鎖邊林建設代表,74歲的達拉特旗農民白七勞回憶,1981年起,旗裡開始實施鎖邊林工程,人們終於看到了擊退“沙魔”的希望。“每到造林季節,馬車把苗木拉到沙漠邊緣,村民們再將苗木背到沙漠裡種下。苗木不停地拉來,人們不停地造林,一直持續了好多年。”白七勞說。

如今,經過幾代人的持續治理,防風阻沙鎖邊林帶已成林見效348公裡,其中達拉特旗段150公裡已全部建成,植被覆蓋率達到53%。

2023年全面打響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以來,鄂爾多斯啟動實施庫布其沙漠北緣鎖邊林帶建設,計劃在第一代鎖邊林的基礎上進行補植補造,通過工程固沙+喬灌草結合,補齊提升剩余的72公裡鎖邊林帶。“現已完成43公裡,治理裸露沙地15.2萬畝,其余29公裡將在2025年全部完成。”鄂爾多斯市林草局副局長柳天雲介紹。

與此同時,幾乎在鎖邊林帶同一起點和終點,鄂爾多斯規劃布局了“光伏長城”治沙帶。

在去往達拉特旗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的路上,窗外的光伏藍海始終如影隨形。藍海之上,光伏板發綠電、減標煤﹔藍海之下,梭梭、檸條等優質防風固沙植物將沙漠牢牢鎖住。這個100萬千瓦、總佔地面積5萬畝的基地,每年的發電量大約20億度,能滿足一個三四十萬人口城市一年的居民用電需求。

這只是鄂爾多斯“光伏長城”治沙帶的一小部分。在杭錦旗、准格爾旗,20個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新能源項目齊頭並進,“光伏長城”治沙帶加緊建設。

過去,光伏企業隻建設光伏,現在,自治區提出組建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的聯合體,要求100萬千瓦光伏項目必須配套沙化土地治理12萬畝,其中板下治理3萬畝,光伏項目區以外的遠沙大沙區生態治理9萬畝。鄂爾多斯根據實際情況,要求光伏治理區、生態治理區建設6年后林草覆蓋率不低於40%。

“庫布其沙漠遠沙大沙地帶治理難度大,通過光伏+生態治理,光伏企業和生態治理企業同步施工,光伏建設和生態治理同步進行,能夠實現沙漠的有效治理。”柳天雲說。

光伏板除了能發電外,還具有阻止沙丘移動、減少土壤水分蒸發的作用。光伏板下,當地根據氣候條件、自然立地條件,因地制宜通過林光互補、草光互補、牧光互補、自然恢復等方式,實現“1+1>2”的效果。

據了解,整個“光伏長城”治沙帶可容納光伏100吉瓦,目前已經累計建成光伏項目542萬千瓦時、光伏治沙面積超20萬畝﹔在建項目3097萬千瓦,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光伏治沙面積200萬畝。通過光伏治沙+生態治理的方式,計劃到2030年,鄂爾多斯將實現對庫布其沙漠1200萬畝沙化土地的全面治理。

“光伏長城”不僅是生態長城,也是綠電長城、產業長城、富民長城。“光伏長城”治沙帶建設有力帶動了新能源裝備和光伏裝備全產業鏈發展,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大力推行“以工代賑”“先建后補”等激勵機制,優先吸納農牧民投工投勞,優先購置本地種苗和沙障原材料,優先通過農牧民自建、合作社建設等方式先建后補實施項目,讓農牧民成為防沙治沙的直接參與者和直接受益人。(記者 霍曉慶)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