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巴彥淖爾

聯農帶農讓村民的日子有甜頭

2024年11月26日09:54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時下,立冬已至,氣候轉寒,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先鋒鎮分水村的一棟棟溫室大棚裡卻是綠意蔥蔥、暖意融融的景象。黃瓜秧苗成排成行,翠綠鮮嫩,還未轉紅的西紅柿挂滿枝頭,錯落有致。

“我小時候,村裡就開始種菜,不過那時候都是露天種植,品種少,產量低,收入也不高。現在條件是越來越好了,村裡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溫室大棚,大家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收,靠著蔬菜大棚產業,生活越過越好”。分水村村民王長命說。

分水村黨支部按照“支部帶動、黨員帶頭、群眾響應”的方式,持續在選好選准產業、爭取項目資金上攻堅發力。

“前幾年,在考察周邊旗縣溫室大棚的效益后,我們動員黨員率先進行種植,目前已建成佔地110畝的溫室大棚61棟,主要種值黃瓜、西紅柿、豆角等蔬菜。分水村的溫室大棚目前已實現一棚多用,一地多季,一年多收,成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小康棚’。參與產業種植的35戶農戶畝均增收2.3萬元,帶動本村60余人實現就業。”先鋒鎮分水村黨支部書記杜成林說。

初冬時節的高粱種植地裡,紅彤彤的高粱俏立枝頭,穗粒飽滿,在微風下搖曳生姿,數台收割機開足馬力,馳騁在阡陌縱橫的紅色高粱地上,一幅和美的鄉村豐收畫卷映入眼底。

近日,烏拉特前旗西小召鎮乃馬岱村農機專業合作社種植的2.6萬畝高粱迎來收獲期,據悉,2023年3月,西小召鎮乃馬岱村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建設高標准農田的方式,讓“小田”變“大田”,並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提供規模化、專業化的農機服務,不僅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也點亮了農民和村集體的幸福生活。

“我們西小召鎮乃馬岱村農機專業合作社今年整體流轉了高標准農田4萬畝土地,其中種植高粱2.6萬畝,產量每畝在800∼1000斤。我們和四川的一個酒廠簽的訂單,按照一塊四毛五一斤回收。”西小召鎮乃馬岱村黨支部書記劉文賢算了一筆賬。

“合作社讓我在家門口就可以實現就業,春天我可以給這兒用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現在秋收開收割機收割,一年也能掙個8萬多元,我覺得挺好。”乃馬岱村民魏旭笑著說道。

下一步,烏拉特前旗將持續加大土地資源盤活力度,通過黨建引領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循環農業,種植優質農作物,積極探索完善聯農帶農模式,不斷夯實豐產豐收根基,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持續擴寬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路徑,讓群眾日子有甜頭、有盼頭!(孫小惠、劉先媛)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