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校到社會 從生理到心理
呼和浩特市持續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

你所在的城市,正在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嗎?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和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聯合發布《中國兒童友好城市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有93個城市進入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范圍,覆蓋31個省區市。
2023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成功入選第二批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
怎樣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呼和浩特市給出自己的“一米視角”答案。
上學:以兒童視角創設環境
8點半,晨霧朦朧,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實驗幼兒園內歡笑聲不斷。
室內,美術老師王文津正在指導對美術感興趣的小朋友,動手制作拼貼畫。先貼出馬路,再畫出樓房。王文津說:“小朋友們制作的主題是夢想中的城市。”
室外,大五班的生活老師楊春蘭正在帶著小朋友跳舞。熱烈悠揚的馬頭琴聲響起,小小的身體跟著節奏舞動,神情可愛、動作認真。
在教育服務方面,呼和浩特市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學率保持在100%以上,義務教育鞏固率提升到100.61%。
賽罕區實驗幼兒園以“一米高度”友好原則打造班級環境,將室內材料按自然、木質、塑料、紙線布泥、觀察養護、文具工具等分類並配合幼兒身高擺放對應材料櫃。此外考慮幼兒的活動空間、情感需要等,特別在公共拐角區設置了暫停角、鼓勵角、選擇角、擁抱角、溝通角。
賽罕區實驗幼兒園園長陳娜仁介紹,室內自主游戲打破空間局限,設置材料超市,秉持任何材料可拿到任何地方去玩的理念,做到兒童的游戲兒童做主。戶外自主游戲場地互通互達。同時讓幼兒參與環境建設,從課程到游戲都真正做到兒童為本,以兒童發展優先。
賽罕區實驗幼兒園教師正在指導小朋友制作“夢想中的城市”。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除了校園,還有很多兒童選擇在醫院“就學”。呼和浩特市婦幼保健院黨委書記張虎曉說:“我們的兒童早期發展基地聚焦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
他介紹,一方面,在親子活動場地與設施的基礎上利用自有土地改擴建,成立全市首家公立醫院設置的托育機構。另一方面,突出“醫育教”結合模式,發揮醫療機構的功能。
嬰幼兒照護服務為醫院職工和周邊社區職場父母解決了“科學育兒難,孩子無人帶”的現實需求,現已累計服務500多個家庭。2022年,呼和浩特市婦幼保健院挂牌成為自治區首家托育綜合服務指導中心。
成長:撐起兒童關愛保護傘
從家到學校,從心理到身體,兒童的健康成長備受關注。
呼和浩特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中心內,色彩斑斕、燈光柔和。兒童保健科心理咨詢師李夢君正在整理孩子們康復訓練時使用的設備。
談起兒童保健工作,李夢君思路清晰、眼中有光。兒童保健科是呼和浩特市級重點學科,面向全市0-17歲人員開展兒童保健工作,定期監測生長發育、神經行為、健康狀況並科學評估。
2023年,呼和浩特市婦幼保健院升級改造母嬰健康服務部一樓用房為兒童康復用房,先后投入近200萬元引進天軌懸吊訓練系統、兒童懸吊密集網等先進康復訓練設備和相關教具,成為呼和浩特市首家公立兒童康復中心。
康復中心面向0-17歲人員的各類發育行為障礙性疾病提供運動治療、作業治療、認知語言訓練、感覺統合訓練、沙盤心理治療等康復項目,尤其突出中醫康復特色。
呼和浩特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中心內景。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不僅關注兒童身體健康,呼和浩特市兩級檢察機關打造“卓蘭未檢”工作品牌,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綜合司法保護,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呼和浩特市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部副主任張宇介紹,卓蘭是燭火之意,以智慧之光、溫暖之光、希望之光,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具體工作包括,推進法治教育基地建設,完善法治副校長工作機制﹔開展校園周邊安全法律監督專項行動﹔為未成年人被害人提供心理干預、法律援助、轉學安置等多元化綜合救助﹔與市公安局、市婦聯聯合出台《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提前介入、一站式取証和証據審查辦法》﹔設立“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接待窗口”......
卓蘭未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模擬法庭。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張宇說,通過這些舉措有效撐起兒童關愛保護傘。其中有很多細節的舉措,比如我們建立了3所“一站式”辦案場所,累計對62名未成年被害人開展一站式取証工作,避免重復詢問對未成年被害人造成二次傷害。
張宇表示,卓蘭未檢將持續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細膩與堅持,關注和關愛首府未成年人,不斷回應新時代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回家:打造兒童友好服務陣地
工作日上午,於曉玲抱著不到兩歲的小外孫在達爾登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讀畫本。
於曉玲說:“我們平時經常帶孩子來社區,這邊有玩具、書,最重要的是還有和他同齡的孩子。”
賽罕區達爾登社區所轄5個小區,現有0-18歲居民1890人。為了解決轄區內雙職工家庭對孩子看護難的問題,社區聯合藝之苑學校、美麟江南幼兒園等多家單位,針對本社區內有托管需求的3周歲至6周歲學齡前兒童,提供托管服務,針對一年級至六年級的青少年,開設為期3周的“達達小苗成長營”寒暑假托管服務。
此外,聯合家、校、社等多方力量,社區開發特色課程,開展各類主題特色活動。賽罕區達爾登社區書記賀靖表示,社區堅持“兒童優先發展”理念,從兒童視角出發,持續優化兒童公共服務,拓展兒童成長空間,改善兒童發展環境。
達爾登社區居民在黨群服務中心“帶娃”。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據呼和浩特市發改委介紹,呼和浩特市出台《呼和浩特市戶籍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辦法(試行)》,將呼和浩特市戶籍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由0-10歲擴大到0-18歲,同時,0-7歲人員救助標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萬元,新增11-18歲(不含18周歲)每人每年1萬元的救助金。
對集中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金由每人2000元/月提高到每人2200元/月,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補貼由每人1700元/月提高到每人1900元/月。每年為每名孤兒大學生提供1萬元助學金。與符合條件的90名社會散居孤兒和524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簽訂協議明確監護人監護義務和責任,完善了孤棄兒童收養管理。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律師庫,提升法律援助質量。
此外,硬件基礎設施不斷升級。一方面,積極推進體育公園建設,開展老舊小區改造,拓寬兒童戶外活動場地﹔另一方面,積極推進現有基礎設施適兒化改造。
據介紹,2021年,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同年,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正式拉開序幕。根據意見,到2025年,通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推動兒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兒童友好要求在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等方面充分體現。
“經過和各部門一年多的努力,呼和浩特市的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政策體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務更加健全,硬件基礎設施不斷升級,權利保障更加全面。”呼和浩特市發改委社會發展科副科長王美佳說,“接下來將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相關要求,繼續提升呼和浩特市兒童友好的公共服務,共同呵護‘青城’小主人們健康茁壯成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