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健全制度機制 依法治理民族事務
人民網呼和浩特11月21日電 (記者 寇雅楠)11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著力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專場發布會。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高佔勝在發布會上,介紹了自治區民委在健全制度機制,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方面的相關工作。
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寇雅楠攝
據高佔勝介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以來,自治區民委圍繞全面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錨定辦好兩件大事,開展10項推動改革任務落地見效行動,實化28項具體舉措,把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貫穿於依法治理民族事務各項舉措中。
一是夯實法治基礎,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緊扣主線要求,無論是出台法律法規還是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於強化中華民族的共同性、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首要標准,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貫穿於地方性法規立法全過程。根據國家層面立法進程,適時啟動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修訂工作。不斷健全民族工作政策法規調整完善機制,持續推進“立改廢釋”工作,完成對63件自治區本級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前置審核,不斷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法治基礎。
二是健全制度機制,為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提供制度保障。加強理論研究,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擴容提質增效工程,自治區研究(培育)基地由8家增至19家。推進“健全五大機制、提升成果轉化”專項行動,構建“研究中心+基地聯盟+研究基地”工作機制,建立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研究成果轉化運用機制﹔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出台宣傳教育具體舉措﹔制定傳承保護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意見,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古籍書系出版工程,為依法治理民族事務夯實理論基礎、打牢思想根基、注入文化內涵。
三是加強基層治理,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持續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升級版,開展基層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推出基層創建工作品牌396個,初步建成依托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調、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探索“民族團結+基層治理”工作模式,指導基層建立“紅石榴+”議事平台,成立“民族團結之家”綜合服務體,開展各族群眾團結共事“微活動”,涌現出紅石榴驛站等陣地23類1000余個。持續舉辦“石榴籽e起來”“和美北疆、守望相助”基層服務活動,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實現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有機融入“民族政策宣傳月”“民族法治宣傳周”活動中,引導各族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不斷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