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灣區:溫暖服務再提升惠及4956戶居民

今年以來,烏海市海勃灣區按照自治區、烏海市溫暖工程的安排部署,與企業通力配合,全力推進“煤改電”各項工程落實,讓電“供得穩”,讓老百姓“用得好”,真正讓“煤改電”工程溫暖居民的心。
初冬的海勃灣區,已有漸漸寒意。但千裡山鎮團結新村劉雲繡的家裡卻是暖融融的,這溫暖來自她最近安裝使用的空氣能熱泵,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煤改電”設備。
“以前我們是用鍋爐燒暖氣,每天把煤提進來,再把灰倒出去,挺不方便的,弄得家裡的空氣也不好。現在安裝完新設備后,家裡熱乎乎的,而且人在外面就可以用手機對設備的溫度進行調節。”團結新村居民劉雲繡笑著說道。
為了讓轄區特別是農區居民過上一個溫暖、清潔的冬天,海勃灣區聯合內蒙古電力集團烏海供電公司共同推進“煤改電”配套電網升級改造,為“煤改電”工程提供堅實的電力保障。
記者了解到,從“煤改電”工程立項伊始,為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內蒙古電力集團烏海供電公司在每一個環節上都力求精益求精。一方面,在網格群中充分開展用電宣傳,做到廣而告之﹔另一方面,當發生故障時,及時告知用戶,迅速安排搶修隊伍以高效率的速度恢復線路運行,全力確保供電能力的穩定提升。
通過搶抓工期,全力推進電網建設,內蒙古電力集團烏海供電公司成功滿足了“煤改電”設備全負荷運行的條件,也提前讓暖流在寒冬前進入每一戶居民家中。
“截至目前,海勃灣區涉及‘煤改電’相關工程已全部完工,僅千裡山供電公司轄區就有3545戶居民可以正常使用‘煤改電’設備。”烏海供電公司千裡山供電分公司副經理默日根說。
團結新村居民張護林對記者細說著新設備的好處,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過去我們在燒土爐子時,火一起來有點溫度,但是火一下去溫度就低了,現在調好溫度睡下,早上起來還是這個溫度,不用擔心燒爐子產生的一氧化碳,非常安全。”
一個又一個新變化發生在團結新村,發生在海勃灣區“煤改電”居民的家裡。“剛開始老百姓對‘煤改電’是持懷疑態度的,在我們鎮、村兩級干部的入戶走訪、政策宣傳下,老百姓也知道了這是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千裡山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廉軍說,設備安裝使用后,解放了老百姓的雙手,家庭環境變好了,同時也對保護大氣環境作出了貢獻。
記者了解到,“煤改電”費用老百姓隻需承擔20%,剩下的80%由政府補貼,其中一部分低保戶還可以免費進行安裝,真正讓“煤改電”改到百姓心裡去。
從遲疑到積極配合、再到滿心歡喜,居民們態度轉變的背后,是這項民生工程帶給大家的真真切切的實惠。
“為了加快完成老百姓冬季供暖這項大工程,我們積極協調鎮、各街道辦事處、供電公司等相關單位,解決好工程推進中存在的各項問題,確保居民可以在冷空氣來臨前正常使用設備取暖。”海勃灣區住建局局長杭艷峰說。
以電代煤,帶來的不僅僅是環境的煥然一新,更是便捷、安全、節能的生活方式。“煤改電”項目的落實,進一步強化了海勃灣區散煤污染治理工作,調整優化了城鄉供熱能源結構,提升了城鎮人居生活水平,為“能耗雙控”和溫室氣體減排作出貢獻,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基礎,持續提升了海勃灣區大氣環境質量。(記者 郝飚 海勃灣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時宇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內蒙古大中小學急救教育實現全覆蓋
- 記者從自治區教育廳了解到,近年來全區教育系統持續開展應急救護師資培訓,提升廣大師生防災避險、自救互救能力,充實應急救護師資力量。截至目前,已培訓師資386人,實現58所高校和12個盟市全覆蓋,培養的師資共完成急救知識培訓授課達39萬人次。…
- 內蒙古社會福利事業3類項目獲1200萬元資金支持
- 記者從自治區財政廳獲悉:財政部、民政部近日下達內蒙古2024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會福利事業補助資金1200萬元,以支持自治區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試點項目、社區精神障礙康復服務試點項目、加強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試點項目建設,目前資金已全部下達到位。 據悉,支持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試點項目建設領域,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獲得支持資金400萬元,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獲得支持資金400萬元﹔支持社區精神障礙康復服務試點項目建設領域,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獲得支持資金200萬元﹔支持加強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試點項目建設領域,包頭市固陽縣獲得支持資金200萬元。…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