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5年在騰格裡沙漠培育900余畝胡楊林

近日,記者來到阿拉善盟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騰格裡額裡斯鎮查拉格日嘎查,在騰格裡沙漠腹地看到一片金黃色的胡楊林,它們環立湖邊,與沙棗、紅柳及沙柳等形成天然混交林,構成多層次的沙漠綠洲。“沒種胡楊前,這裡植被稀少。種了胡楊后,才逐漸有了我們眼前的美景。”查拉格日嘎查黨支部書記、嘎查委員會主任達來說。
胡楊是荒漠地區特有的珍貴森林資源,因其耐寒、耐熱、耐鹼、耐澇、耐干旱、抗御風沙的特性,被譽為“沙漠英雄樹”。然而,這一自然界古老而稀有的樹種,人工種植一直是個難題。多年來,阿拉善生態基金會不斷探索荒漠化治理方法,研究適合阿拉善沙漠種植胡楊的技術,認領項目合作,匯集多方力量,在公益長跑和責任接力中聚集“綠色能量”。自2019年開始,阿拉善生態基金會首次在騰格裡沙漠試種胡楊,陸續培育出一片有2.8萬余棵苗木、面積946畝的胡楊林。經過5年的精心養護,如今,這些胡楊扎根騰格裡沙漠,3年存活率高達76%以上,最大的胡楊樹胸徑超過20厘米,最高達10米,不僅豐富了阿拉善的沙漠植被種類,還形成了特色生態走廊,使阿拉善“綠色版圖”不斷擴大。
“在騰格裡沙漠這片‘兩干一濕’(空氣干燥、地表干燥,沙地下面20厘米有濕沙)的特殊地域,能把胡楊種活,並形成成片林帶,不僅証明了胡楊在此地具有生長潛力,也為沙漠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阿拉善生態基金會項目部工作人員朝陽告訴記者。
種活一棵樹,固住一方土,留下一片綠。這片胡楊林不僅起到了防風固沙、淨化空氣的作用,如同一道綠色屏障,守護著這片沙漠中的綠洲,也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保護了湖泊水系統,成為候鳥棲息地。
據了解,今年,阿拉善生態基金會又在查拉格日嘎查種植胡楊2000棵,在巴彥浩特敖包湖種植胡楊3500棵,成活率高於80%。同時,在溫棚培育的2000棵小胡楊苗長勢良好。截至目前,阿拉善左旗地區人工種植胡楊3.3萬余棵。“我們將繼續加大胡楊樹種的人工種植和管護力度,逐步擴展種植區域,為助力鄉村振興、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力量。”阿拉善生態基金會項目部主任白玉廷說。(記者 劉宏章 實習生 李亞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