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書寫志願故事 點亮文明之光

2024年11月18日10:3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幾把椅子、幾套理發工具,簡單卻充滿溫情……11月4日,走進興安盟扎賚特旗通海路社區的愛心義剪室,志願者正一邊細心地為老人修剪頭發,一邊拉家常、聊近況,在家長裡短中傾聽老人的心聲。“我想剪頭發,正好走到愛心義剪室這裡。志願者免費為我理發,態度也好,我感到特別溫暖。”社區居民蘇國生說。

  愛心義剪是扎賚特旗青年志願者協會志願服務的縮影。自2020年起,該協會通過組織愛心義剪、關愛敬老院老人、為貧困家庭學生捐贈校服等志願服務活動,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與歸屬感。

  小善漸而大德生。近年來,興安盟不斷深化志願服務體系建設,志願者隊伍持續壯大,志願服務活動蓬勃開展,志願服務品牌效應日益突顯。志願服務的“種子”伴隨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心裡,越來越多的人學雷鋒、樹新風,在服務社會、助人為樂、愛崗敬業中提升人生境界,形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突泉縣,有一支志願服務隊常年活躍在基層一線,當地干部群眾親切地稱呼他們為“泉小青”。“自2022年加入隊伍以來,我先后參加了環境衛生整治、命案防控入戶宣傳、走訪慰問等大大小小數十次志願服務活動,在奉獻愛心、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得到了滿滿的收獲和成長。”突泉縣“泉小青”青年志願服務先鋒隊志願者王婷婷說。

  2022年6月,共青團突泉縣委員會成立“泉小青”青年志願服務先鋒隊,圍繞鄉村振興、新時代文明實踐、社會治理及全縣各項重點工作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截至目前,突泉縣在縣鄉村三級共設立服務隊(站)214個,已招募志願者2000余人,組織志願服務1800次,活動時長12269小時。

  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引導動員人民群眾貢獻智慧力量、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奮斗目標的生動實踐。隨著各單位和社會團體志願服務組織的不斷擴大,興安盟志願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志願服務機制不斷完善,特色品牌也越擦越亮。烏蘭浩特市主推的“黨派我來服務”志願服務項目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10月25日,烏蘭浩特市城郊街道紅聯巷社區黨組織開展了“黨派我來服務”志願服務活動。在職黨員、興安盟蒙醫院眼科主任田利開展科普“白內障”健康講座,並為社區老年人進行眼底檢查。“以前我對白內障了解得不多,聽完講座后學到了很多預防方法。非常感謝社區組織開展這樣的活動。”居民李春山說。

  “黨派我來服務”志願服務品牌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形成街道統籌、社區黨組織執行、網格黨小組延伸的三級志願服務體系。通過敲門行動、先鋒行動、紅色物業行動等志願服務活動,精准有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535支志願服務隊伍,有志願者4.2萬余名,累計開展志願服務活動3960余場,解決群眾實際問題2751個。

  “我們將繼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創新工作舉措,有效落實社區治理、服務群眾等各項工作。”烏蘭浩特市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梁海龍說。

  如今,一批批志願服務組織活躍在興安盟各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阿爾山市“雪城義警”、科右中旗陽光愛心媽媽志願服務隊、科右前旗青年志願服務隊、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義家人”志願服務隊、扎賚特旗黨群服務中心電力社區“益點微光”志願服務隊……廣大志願者將愛的微光洒向城鄉每個角落,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動力。

  微光成炬,星火燎原。小到鄰裡街坊的互幫互助,大至陌生人之間的無私救援,志願服務已成為興安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人以實際行動書寫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故事,共同把“志願紅”描繪成最美色彩。(記者 高敏娜 實習生 王越)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集通鐵路全線實現雙線自動閉塞
  記者從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11月17日下午,集通鐵路(集寧至通遼)蒙根塔拉站至經棚站間完成線路撥接和雙線自動閉塞施工,至此集通鐵路全線實現雙線自動閉塞,為全線完成電氣化改造奠定了基礎。 此次開通雙線自動閉塞的蒙根塔拉站至經棚站站間全長28公裡,過去是雙向單線鐵路,開通雙線自動閉塞后,列車根據運行及有關閉塞分區狀態,自動變換信號顯示和發送列車移動授權信息,可有效縮短列車發車間隔,運輸能力大幅提升。…
內蒙古15部門合力推動養老服務人才建設
  為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近日,自治區民政廳、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廳、財政廳、人社廳、住建廳、農牧廳、商務廳、衛健委、市場局、總工會、婦聯、紅十字會、老齡辦、國家稅務總局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局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內蒙古自治區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 《措施》提出,要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持續拓展自治區養老服務人才供給,提升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和管理服務水平,建設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全力推動養老服務人才建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