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更好聆聽時代的心跳(新語)
一年一度,中國文學盛典的大門再次開啟。聚光燈下,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獲獎作家一一走出。屏幕光影變幻,閃現大地的巨變﹔作家娓娓講述,訴說心靈的回響。創立於1981年、在祖國大地“馳騁”43年的“駿馬獎”,“跑”進了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圖景,“跑”進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的多彩畫卷。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圍繞提高文化原創能力,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時代經典,構筑中華文化的新高峰。
在盛典現場,處處可以感受到深化改革給文學帶來的新氣象。
文學,是飽含深情的書寫,總是貼近時代的脈搏,聆聽時代的心跳。從本屆“駿馬獎”獲獎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作家以筆為犁、耕耘時代的深度與廣度——
長篇小說《阿娜河畔》講述新疆農場建設的創業史,集體記憶與個人記憶交融,細微與宏大兼具﹔報告文學《讓世界看見》真實記錄了內蒙古科爾沁右翼中旗精准脫貧的歷程,與美麗刺繡一同被看見的,還有草原上澄澈美好的心靈﹔散文《青白石階》見証了文學如何成為寧夏西吉青年馬駿的“雙腿”,賦予他價值和力量……
本屆文學盛典傳遞的最強烈信號,就是文學的生命力在於作品、作家與讀者的深厚聯接。正如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所總結的:“我們的文學工作有3個目標,作家的作品越寫越好,作者的隊伍越來越大,閱讀的讀者越來越多。這3個目標是我們恆久不變的追求。”
建立作品、作家與讀者的深厚聯接,文學需要不斷出發和抵達:從“心”出發,從“新”出發,抵達最廣泛的讀者,抵達時代的最前沿。
從“心”出發——孜孜以求“深入人心”的價值,綿綿用力“潛心創作”的勁頭。
“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時代經典”,是現場被提及的高頻語句。盛典期間,“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推進會同步舉辦。兩年來,兩個計劃取得一批成果,作家們也形成了一個普遍共識,即要著眼長遠、尊重規律,扎根生活、潛心創作。以人物形象塑造為例,文藝評論家白燁認為,要寫好時代新生活,塑造時代新人物,需要在深入人民生活上下大功夫、花大氣力。當代作家要以更博大的情懷,沉入生活深處,提高原創能力。
從“新”出發——主動適應新的傳播環境,推動文學融入現代傳播格局。
“跨界破圈”,是在現場聽到的另一個高頻語句。寫作是孤獨的,但文學需要關注的目光。短視頻興起,紙質閱讀量下降,這是文學面臨的傳播環境。跨界聯動文藝圈層,輸出文學母本的價值和活力,文學創作、生產、傳播、轉化各個環節正在發生變化。傳統出版社借助電子書、有聲書讓文學作品觸達更多讀者﹔“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與平遙國際電影展合作設立“遷徙計劃·從文學到影視”﹔“《人民文學》,人民閱卷”行動座談交流會上,莫言、陳彥等作家與《人民文學》從直播間隨機選中的讀者圍坐在一起,暢談文學何以照亮生活。這些都是主動應變的積極嘗試。
作家馬金蓮在談到寧夏西吉文學之鄉時動情地說:“頭頂純淨天空,就有詩句涌現在腦海﹔腳踏厚重大地,就有情感激蕩在心底。”文學,深深融入人民生活。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都期待著走過燦爛歷史的中國文學,繼續攀登高峰,持續給我們以精神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18日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