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打造雙輪驅動的鄉村振興新樣板
達茂旗“統種統養”破解“誰來種地養牧”難題

初冬時節,包頭市達茂旗西河鄉前河村的田野上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走進前河村“統種共富”的田間地頭,黃芪和燕麥草都在起收中,一台台收割機械在田間來回穿梭,村民們緊隨其后,有序進行撿拾和裝車,忙碌的場景繪就出一幅幅金黃色的豐收畫卷。
“今年我們前河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共計種植黃芪160余畝,畝產量達1500余斤﹔種植燕麥草2700余畝,畝產量400多公斤,目前均在銷售階段,預計產值在200萬元左右。”前河村黨支部書記王海軍高興地說。
田疇共種,牧野共養。2023年以來,達茂旗聚焦農村牧區“誰來種地”“誰來養牧”難題,針對農村牧區實際情況,全力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同時,積極在合作社項目中融入“統種共富”“統養共富”,努力實現嘎查村集體有利潤、農牧民有收益,在打造雙輪驅動的鄉村振興新樣板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西河鄉西河村黨支部書記張官蛇告訴記者,去年,西河村以黨支部為載體,以合作社為紐帶,在不改變農民土地承包權的前提下,村民以土地入股,小田變大田,通過“訂單式”產銷,實現統一農機調度,合理調配任務,打破區域限制,飽和作業時間,形成“土地保底+效益分紅”等多類型分紅模式,幫助農牧民規避種植風險,在分配上向農民傾斜,促進各方增收致富、共同發展。農戶平均每畝增收70元,村集體分紅30余萬元。
與此同時,粗放變集約的“統養”模式也在當地牧區展開。去年以來,通過牲畜入股,達爾汗蘇木利用草畜入戶項目吸納69戶牧民。達爾汗蘇木黨委書記斯琴圖雅對“統養共富”信心滿滿:“蘇木將繼續錨定全域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這一目標,以百萬畝有機草場為依托,以有機牛羊為抓手,走出嘎查集體經濟增收和群眾致富雙贏路。”
西河村村民楊守泉2023年第一次將自己的50多畝耕地入股村黨支部領辦的共盈合作社,又被推舉為土地管理人,一年下來,分紅加管理工資領到了將近7萬元。而達爾汗蘇木希拉哈達嘎查的牧民羅金貴,去年以1萬元現金入股同樣由黨支部領辦的富民養殖專業合作社,不到半年時間,分紅3000多元。
據達茂旗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強介紹,為探索破解農牧民老齡化、耕地細碎化、養殖成本高、過牧等問題,達茂旗通過支部領辦合作社將黨組織和群眾擰在一起,充分發揮出嘎查村黨支部在“三農三牧”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截至目前,達茂旗已有23個合作社開展“統種共富”項目,入股資金2000余萬元,吸納農牧民3000余人,“統種”土地4萬余畝﹔8個合作社開展“統養共富”項目,入股資金400余萬元,吸納農牧民700余人,“統養”牲畜4235隻。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統種共富’‘統養共富’模式,將嘎查村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有效解決了小農牧戶資源不集中等問題,實現集體和農牧民群眾共同增收致富。”張強表示。(記者 蔡冬梅 通訊員 李亞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北疆護寶——內蒙古打擊文物犯罪成果展”開展
- 11月13日,“北疆護寶——內蒙古打擊文物犯罪成果展”在內蒙古博物院開展。展覽通過10個文物犯罪案例和200件(套)文物,展示了新時代內蒙古地區打擊文物犯罪的豐碩成果,展現各級各部門通力合作,打擊文物犯罪、保護文物安全的決心和力量。…
- 自治區第四屆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啟幕
- 11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四屆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線上線下同步啟動,線下主會場設在內蒙古師范大學,全區57所高校相關負責人線上參加啟動儀式。 啟動大會上,自治區教育廳要求,各高校要深刻認識大賽對於引導學生合理規劃自身學業與職業發展、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提高就業能力的重要性﹔要以賽為媒,把大賽作為帶動就業工作的有力手段和重要載體,廣泛聯動各方力量、調動各種資源,全面宣傳發動,營造各部門齊心協力關心支持大賽、關心大學生就業的良好氛圍﹔要將比賽與就業指導課程有機結合,辦好各賽道各組別校院兩級賽事,為大學生搭建一個有溫度、有實效、有品牌的職業規劃大賽平台,推動內蒙古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邁上新台階。…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