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興安盟:精准幫扶暖人心 搭橋鋪路好就業

2024年11月04日09:4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通過做樹皮畫,我提高了家庭收入,也豐富了業余生活。如果大家想學,隨時來找我。”來到興安盟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大愛北疆·美麗工坊”樺樹皮工藝品非遺制作技術培訓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主講人李淑英一邊手拿剪刀,一邊耐心細致地向在場學員講授樹皮畫制作技藝。

  作為興安盟級樹皮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淑英的經歷並非個例,這兩年,她用自己的行動和技藝,幫助許多像她一樣的殘疾人學習專業技能並實現了就業。“興安盟殘聯通過搭建殘疾人‘非遺’項目平台,推薦我們參加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及展能活動,還幫助我們申報‘非遺’項目,讓我們帶動更多的殘疾人就業。”李淑英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然而,對於殘疾人來說,由於現實的重重阻礙,就業中面臨諸多難題。今年以來,興安盟殘聯著力搭建殘疾人“非遺”項目平台、技能培訓平台、線上線下招聘平台、集中就業平台、靈活就業增收平台“五大平台”,多措並舉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

  “去年,我通過殘聯的免費培訓學會了理發,空閑時我就給小區裡的殘疾人上門免費理發。每個季度殘聯按照每人20元的標准發放補貼工資,我在家門口就能獲得收入。”肢體四級殘疾的突泉縣醴泉小區居民王淑榮開心地說。

  為了讓更多殘疾人掌握一技之長,興安盟殘聯及各旗縣市殘聯、專門協會組織開展多項技能培訓,旨在提高殘疾人就業能力,適應市場需求。突泉縣殘聯積極開展理發技能培訓,培養160余名殘疾人理發師﹔科右前旗殘聯集中開展7期家禽養殖、手工編織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為288名殘疾人量身打造職業技能培訓﹔各專門協會組織開展古法制香、孔雀羽毛制品制作、機動車駕駛技能培訓……截至目前,興安盟通過殘疾人技能培訓平台,共投入培訓資金69萬元,培訓500余人。

  線上線下“齊發動”,暢通招聘“快車道”。今年春季,興安盟舉辦了“春風行動”殘疾人專場招聘會,共有10余家愛心企業參加,設20余個招聘崗位,有傳統的制造業、服務業,也有新興的互聯網、電子商務等行業,吸引百余名殘疾人及其家屬求職,20多名殘疾人在招聘會上達成就業意向。參加招聘會的殘疾人紛紛表示,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和溫暖,也堅定了他們走向美好未來的信心和決心。

  為進一步落實殘疾人就業創業政策,給有需求的殘疾人送政策、送信息、送崗位、送服務,興安盟殘聯搭建了殘疾人線上線下招聘平台,共開展22場殘疾人招聘會,為殘疾人和企業之間搭建溝通橋梁﹔依托“中國殘疾人就業創業網絡服務平台”,設置108個殘疾人專崗,進一步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

  在興安盟殘疾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的殘疾人文創直播間,主播劉佔勇正拿著剪刀將孔雀羽毛剪成小片,並仔細地用鑷子將之拼成“福”字。“我在蒙雀養殖專業合作社學到了這門手藝並成功就業,緩解了經濟壓力,對以后的生活也更有信心了,我會再接再厲好好干。”劉佔勇說。

  劉佔勇提到的烏蘭浩特市蒙雀養殖專業合作社是興安盟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基地之一。興安盟殘聯積極搭建集中就業平台,設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基地6處、殘疾人就業創業示范(孵化)基地1處,集中安置殘疾人47人。同時,聯合興安盟婦聯等6部門實施“大愛北疆·美麗工坊”殘疾人就業增收項目,輻射帶動260名殘疾人靈活就業。

  “我們將積極動員社會力量,發揮殘疾人專門協會、扶殘助殘社會組織和殘疾人創業帶頭人作用,鼓勵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機構創新發展運營,在年內完成1000人次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並幫助他們建立清晰的就業規劃,加大政策落實力度,持續做好‘五大平台’建設,保障殘疾人就業。”興安盟殘聯教就部主任白敖日格勒說。(記者 高敏娜 實習生 包文鼎)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