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以“十大孔兌”治理,書寫黃河流域水生態答卷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在黃河“幾字彎”的腹地內蒙古鄂爾多斯,有十條季節性山洪溝,猶如十支利箭,由南向北穿透丘陵、沙漠、平原,直通入黃,蒙古語稱之為“十大孔兌”。西柳溝——“十大孔兌”之一。
今天,站在西柳溝河畔,向南眺望,一幅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和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在西柳溝龍頭拐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區,眼前一片綠植,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是黃沙一片。
達拉特旗西柳溝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鄂爾多斯市水利局供圖
“西柳溝經過多年治理,入黃洪水泥沙含量減少了近8倍,銳減至每年195千克。我們還將堤壩標准提高到能抵御30年一遇的洪水,讓村民安全感滿滿”鄂爾多斯市水利局水土保持科張強科長介紹。
“十大孔兌”流域總面積10767平方公裡。在過去,這些支流多年平均輸沙量高達2711萬噸,西柳溝山洪災害尤為突出,大量泥沙涌入黃河,導致河道淤堵,威脅著下游的安全。減少“十大孔兌”泥沙進入黃河,減緩河道淤積,成為了黃河上游流域治理的重要戰略。
面對嚴峻的挑戰,鄂爾多斯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積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守護黃河生態底線,多措並舉推進“十大孔兌”全流域綜合治理,打造黃河流域水土保持新“樣板”,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達拉特旗西柳溝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鄂爾多斯市水利局供圖
為此,鄂爾多斯市委、政府高度重視“十大孔兌”綜合治理,堅持把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作放在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謀劃,積極對接上級各部門,召集行業專家會商研判、實施“十大孔兌”綜合治理現場調研、召開專家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等形式,對“十大孔兌”逐一把脈問診,形成“一河一策”治理方案,以及近中期分步治理方略,並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同時,優化治理布局、創新治理機制以小流域為治理單元,推進上游丘陵溝壑區、中游風沙區和下游平原區“三區”分類分區協同治理,構建“上中下游聯動、左右岸一體、干支流統籌”整溝治理新格局。
經過多年治理,“十大孔兌”累計完成人工治理面積3054平方公裡,水土流失面積由1995年的8223平方公裡降低到目前的4336平方公裡,水土保持率達到59.7%,
達拉特旗西柳溝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鄂爾多斯市水利局供圖
“十大孔兌”正在發生的生態變化,是鄂爾多斯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生動體現,更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下一步,鄂爾多斯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落實“三北”工程國家重大戰略,弘揚“三北精神”和“蒙古馬精神”,打好防沙治沙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打造國家生態治理典范,為把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構筑的牢不可破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張強、呼和都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