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內蒙古人社:多措並舉,書寫溫暖人社答卷

人民網記者寇雅楠、劉藝琳
2024年11月01日11:30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近些年,內蒙古自治區人社廳緊緊圍繞“穩就業、保民生”重點任務,多舉措齊發力,書寫了溫暖人社答卷。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就業局勢保持總體平穩,社會保險制度平穩運行,人才隊伍建設扎實推進,勞動關系整體和諧穩定,人社公共服務能力持續提升。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讓老百姓的日子更有奔頭、更有保障、更加紅火。

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讓群眾就業“飯碗”端得更穩

今年6月,剛在呼和浩特畢業的郝願想要自己創業,開展馬頭琴相關事業,但是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創業啟動資金就是一筆大數目。

就在他十分苦悶之時,郝願通過咨詢介紹,了解到了呼和浩特“十萬大學生留呼工程”的政策。隨即,郝願得到了人社部門支持,辦理的10萬元大學生創業貸款,緩解了創業初期資金匱乏的燃眉之急,許多想法得以落到實處。

呼和浩特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發布《呼和浩特市吸引人才政策10條(試行)》

呼和浩特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發布《呼和浩特市吸引人才政策10條(試行)》

郝願說:“這些政策不僅提升了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還體現了政府對年輕人才的重視和關愛。相信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優化,將會有更多的人才選擇留在呼和浩特。”

截至今年9月底,呼和浩特市已累計實現12.7萬名大學生來呼、留呼就業創業,其中今年1至9月份實現在呼就業4.34萬人。

在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營子鎮,赤峰中蒙藥材產業創新孵化基地請了專業的老師,正在為員工上創業培訓課。

剛下課的滕振宇迫不及待地和記者分享他的上課感受:“太有收獲了,感覺思維一下就拓展開了,我們基地不定期地開展這樣的創業或者技能培訓,每次都能學到很多東西。”

剛上完創業培訓課的滕振宇。實習生 劉珂銘攝

剛上完創業培訓課的滕振宇。實習生 劉珂銘攝

赤峰中蒙藥材產業創新孵化基地圍繞當地中蒙藥材產業,以創新賦能產業發展、創業帶動就業為核心,構建集種子種苗培育、智慧種植技術推廣、農機產品研發、藥材產地加工、藥食同源產品開發等於一體的中藥材全產業鏈創新創業服務平台。目前,基地入孵創業實體59戶,帶動周邊就業人數1700多人。

“我今年41歲,家裡農閑時,我就會在這裡找一份保潔工作,找工作方便又快捷,我覺得特別好。”家住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的王秋紅說。

王秋紅是在興安盟興安家政職業培訓學校找到工作的,興安”全力打造“培訓+輸轉+服務+保障就業”的全鏈條服務模式,積極開展訂單式、定崗式、定向式培訓,服務涵蓋八大類20多個服務項目,現有員工1180人。

此外,“興安家政”實施三融合發展布局,打出多方聯動促就業組合拳。將家政服務融入社區生活,在當地6個社區建立家庭生活服務站,有效吸納社區靈活人員就業。推動家政線上服務與城市生活網相融合,利用興安零工市場,搭建供需平台,填補零活、小活、雜活的用工缺口,有力助推新業態發展。

截至9月底,全區城鎮新增就業19.1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06%;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8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16.6%;就業困難人員就業4.7人,完成年度計劃的95.6%;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257.2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07.2%。

用好“新科技”,更好滿足群眾需求

走進呼和浩特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清新高效的活力氣息扑面而來。

AI數字人正在直播間帶崗、數據駕駛艙實時監測供需雙方主要數據指標、創客空間討論熱烈......

據呼和浩特市人力資源市場中心主任高雲龍介紹,呼和浩特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是呼和浩特市重點建設項目,於2020年底開園運營,包括一站式政務公共服務區、基礎配套服務區、商務配套區、人力資源機構集聚區、創新創業孵化功能區、數字平台經濟示范區六大功能區。

園區按照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標准建設和功能打造,立足內蒙古,連接中西部,服務中蒙俄。2023年提供就業、擇業和人才流動服務25萬人次。

直播帶崗基地於2023年8月正式運營,是內蒙古首家公共人力資源機構數字化轉型直播基地。

呼和浩特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協會直播帶崗基地負責人邢建坤手指輕點屏幕,帥氣的AI數字人主播開始介紹崗位情況。

邢建坤說:“AI直播間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直播。截至目前,已完成624場線上直播帶崗活動,為共計9160家次企業提供直播帶崗、直播探崗服務,累計觀看直播超150萬人次。”

呼和浩特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內的直播帶崗基地直播間看板,右上角為AI數字人主播。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呼和浩特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內的直播帶崗基地直播間看板,右上角為AI數字人主播。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與此同時,在社保辦事方面,為提升基金風險防控能力,維護社保基金安全,實現盟市本級與所屬旗縣(區)社保經辦業務的協同辦理和聯動審核,緩解基層經辦力量,提高業務經辦效率。2023年7月份起內蒙古社保中心在烏海市、通遼市、鄂爾多斯市和烏蘭察布市開展“同審統辦”服務模式試點的基礎上,今年8月底,在內蒙古12個盟市各險種全面實行“同審統辦”。

“同審統辦”是什麼?又能解決什麼問題?

“同審統辦”就是整合盟(市)、旗(縣市區)兩級經辦力量,參保登記等45項社保業務打破了行政區劃限制,在全(盟)市經辦人員范圍內平均分配。在經辦過程中,系統自動控制業務流程、自動阻斷不合規業務、自動提示風險業務,有效防范社保基金安全風險。打破審核業務屬地限制,實現業務跨區域智能推送,崗位權限自動互斥,有效解決了基層經辦力量不足的問題。

經過近一年的試點,“同審統辦”各項工作進展順利,試點地區平均審核時限較過去壓減1.5個工作日左右,基層經辦機構審核崗位數量減少一半,試點工作取得成效顯著。

近些年,內蒙古持續推動科技賦能人社工作,構建“國家社保公共服務平台+社保中心微信公眾號+內蒙古人社App+自助服務終端”線上服務矩陣,推動待遇資格認証、參保繳費等高頻業務實現“線上辦”,50項服務事項實現“掌上辦”,127項服務事項實現“一窗辦”。

千方百計激發人才活力,全力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人才是第一資源、第一資本、第一推動力,同時,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近些年,內蒙古持續實施技術技能人才引育提質工程,深入實施“技能內蒙古行動”,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9月19日,第十二屆內蒙古“英才興蒙”高層次人才合作交流會暨人才創新創業周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發布 ,“內蒙古將原‘草原英才’工程升級為‘英才興蒙’工程,同時為人才提供新一輪政策升級“大禮包”。

內蒙古大學張凡團隊等人才團隊在發布會當天就領取到了“英才興蒙”工程高層次人才科研支持經費,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路戰遠等人才代表獲頒“興蒙英才”卡。

“這是為人才代表發放的自治區首批高端人才服務卡。”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后將不斷豐富人才服務卡功能,拓寬服務廣度和深度,提高人才服務卡含金量,為高端人才提供更加全面、優質的服務,激發高層次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

此外,今年內蒙古人社廳全面落實《內蒙古人才發展促進條例》,不斷暢通人才引育“綠色通道”,擴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持續推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持續引進高層次人才,不斷強化事業單位管理等工作,為人才引進“保駕護航”。

同時,近些年內蒙古在全力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方面也在不斷“出新招”。

“建立電子勞動合同之后,員工的入、轉、調、離全過程都可以在線簽字,辦理業務特別省時間,高效便捷。”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恆達勞務派遣公司負責人姚強說。

近年來,內蒙古人社廳持續加大訂立和應用電子勞動合同助力企業發展典型經驗的宣傳和推廣,加快推動電子勞動合同應用,進一步充分發揮數字化、信息化作用,保障企業和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

目前,電子勞動合同應用已實現了內蒙古12個盟市、103個旗縣區全域覆蓋,目前全區已簽訂電子勞動合同65.5萬份,服務企業1.27萬家。

與此同時,內蒙古常態化開展“人社工作全領域、勞動用工全鏈條”勞動監察執法行動,持續深化保障農牧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治理,開展專項督查檢查,提高欠薪案件處理質效,推動根治欠薪信息化建設,加大失信聯合懲戒和信用修復工作力度。

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翟瑛珺表示,內蒙古將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持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人才引育創新力度,全力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持續優化人社領域營商環境,奮力書寫祖國北疆溫暖人社答卷。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