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 加快推進綠色轉型

——訪烏海市委書記周金星

2024年10月29日09:3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繪就了氣勢恢宏的改革畫卷,發出了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最強音。作為自治區西部新興工業城市,烏海市如何發揮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深做實,助力地區高質量發展,記者採訪了烏海市委書記周金星。

周金星說,烏海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是必然選擇,我們要始終錨定轉型不動搖,推動改革不停步,不斷破除發展瓶頸、匯聚發展優勢、增強發展動力,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烏海新篇章。

一是聚焦高質量發展激發改革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我們堅決摒棄慣性“路徑依賴”,建立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機制,依托現有煤化工和氯鹼化工基礎優勢,走產業耦合、產業鏈延伸、附加值提升的轉型升級之路,形成年產BDO160萬噸和下游產品129萬噸產能,制造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3%、首次超過採礦業,“一煤獨大”產業結構有效改變。我們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制定人才賦能科技“突圍”工程17條措施,安排“科技興蒙”資金同比增長24%,匯聚清華大學、北京石化院等7家國內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打造國家級BDO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已組建4個研究分中心和3個服務平台,確定5條研發技術路線,成為中國BDO產業發展大會永久舉辦地。我們牢固樹立節約集約理念,像管錢一樣管水,確立“零基預算”管理規則,實行“預算+計劃+定額”管理模式,推進“審、批、取、供、用、排”全鏈條節水,成為全國10個水預算管理試點地區之一,接下來還將積極探索跨省區水權交易模式和沉澱水權資產抵押貸款,運用市場機制推動水資源“二次分配”。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我們將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改革創新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人才、資金、技術以及土地、水權、用能等緊缺資源要素向新興產業集聚,堅定不移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二是緊貼民生福祉把牢改革取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堅持用改革辦法破解優質教育、醫療資源供給不足問題,高效實施教育醫療高質量發展“1+N”政策舉措,建成市一中新校區、市二中濱河校區,打造三甲級醫院2家,引進教育、醫療人才649名,全域通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自治區驗收和國家資格審核,入選全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我們以有解思維補齊城市功能短板,精准推動各級各類資源力量下沉社區,打通基礎配套、便民服務、社區治理等方面難點痛點堵點,建成功能齊備的一刻鐘社區生活圈14個,養老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被確定為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國家首批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入選全國基本養老服務綜合平台試點城市。我們聚焦群眾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及時調整控制性詳細規劃,科學把握土地供給節奏,超前布局配套基礎設施,創新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模式,全市17個在建項目均未出現停工爛尾問題,既有效保障了群眾住房品質,又實現了房地產業良性發展。群眾所望、改革所向,我們將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把老百姓的痛點當成改革的著力點,集中力量破解群眾急難愁盼的突出問題,讓更多改革發展成果帶著溫度落地。

三是健全制度機制推動改革落實。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是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我們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貫穿改革發展全過程,聚焦產業轉型、生態治理、民生改善、風險防控等重點領域,梳理出113項改革舉措和28個重點改革事項,配套建立上下貫通、條塊協同、左右聯動的改革落實機制,所有改革任務全部啟動。我們樹牢改錯就是改革的理念,健全舉一反三、由點及面推動問題多元化整改機制,針對各級各類巡視督察反饋的2239個問題,全面組織開展大起底,加強整改評估問效,切實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深化改革。我們堅持把糾治“四風”與深化改革貫通起來,統籌推進黨紀學習教育、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三項工作”,嚴格執行“督檢考”管理和審批制度,制定鎮(街道)職責事項清單,整合規范議事協調機構183個、工作專班28個,清理村(社區)機制牌子1350塊,讓基層騰出更多精力抓改革促發展。理順和健全體制機制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們將強化系統觀念,一體推進改錯、改機制、改布局、改作風,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為自治區實現“闖新路、進中游”目標貢獻烏海更大力量。(記者 陳春艷)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