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著力推動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10月21日,記者在烏拉特草原看到,同一片草地,因1米多高的鋼絲圍欄出現了明顯的反差:一側秋草長勢茂密,一側則稀疏光禿。
今年,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依托“三北”六期工程,加大退化草原修復力度,持續實施草原“圍封禁牧”,旨在保護和恢復草原植被。
烏拉特前旗目前已在額爾登布拉格蘇木、沙德格蘇木、大佘太鎮等后山地區開展草原圍封、人工種草項目,共圍封草場近10萬畝。通過人工、飛播等形式種植沙打旺、冰草、檸條等耐旱植物,邊緣再用鋼絲網進行圍封,使區域內草場得到充分的休養生息。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和恢復,項目區內的牧草長勢良好。
“通過種植一些高質量、多年蓄根的牧草來提升草原植被覆蓋度,對下一步全面恢復草原生態,提高草原效益有重要意義。我旗計劃對60萬畝草原進行逐步修復。”烏拉特前旗林草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站長李剛說。
為嚴格落實草畜平衡制度,巴彥淖爾市結合“雙重”和“三北”六期工程,採取封育休養、飛播種草、人工種草、免耕補播等措施加快草原修復,今年已完成退化草原修復296.07萬畝,超額完成當年任務。
在位於烏拉特中旗德嶺山鎮高豐村的烏拉特中旗草原冷季異地舍飼養殖園區,每一隻羊都體態肥壯、毛色鮮亮。
這裡是烏拉特中旗探索推廣冷季現代游牧異地舍飼模式的17個異地舍飼基地之一。該旗依托現代園區管理制度,以科技為支撐,引進托養服務、飼料生產、屠宰加工和社會化服務企業,滿足牧民冷季異地養殖的生產需求,實現了牧區草原長達5個月的休牧,有效保護了當地的草原生態。
“針對草原過牧問題,我們運用了我市總結推出的3個模式、10種辦法。”烏拉特中旗副旗長王雲介紹,採取“冷季現代游牧異地舍飼、聯戶經營智慧牧場、季節性草原畜牧業”模式,實現草原生態保護和牧民增收雙贏﹔通過“就地舍飼、就地托養、異地舍飼、人工種草、秸稈利用、飼草儲運、良種提升、精深加工、品牌營銷、社會化服務”等10種辦法,實現少養精養,減畜不減收,推動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
“我旗通過不斷轉變草原的畜牧業發展方式,解決草原超載問題,從而推動草原休養生息,努力實現草原畜牧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生共榮。”王雲表示。(記者 圖古斯畢力格 實習生 劉燕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