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盟井下操作變地面鼠標採礦
礦山開採智能范兒十足

10月25日,在內蒙古白音華海州露天煤礦有限公司的井工礦主控室內,工作人員緊盯著屏幕數據,輕點鼠標操控作業。每一次點擊,不僅實現了遠程操控井下排水、供電,還完成了採掘作業,真正實現了“鼠標採煤”。
走進該公司井下作業區,環境寬敞明亮,通風順暢,且採礦井深處5G信號依舊穩定覆蓋,實現了井下與外界實時視頻通話、傳輸信息,為礦井的安全生產監控、工業自動化運行提供保障。該公司通過“鼠標採煤”,單班作業人數由25人減少至10人,實現了“少人則安、減人提效”。
同樣,在內蒙古白音華煤電有限公司露天礦開採現場,一輛輛無人駕駛寬體自卸車高效穿梭,精准完成從起步、加速、靈活轉彎到精准避障、平穩停車直至自動卸載的全過程,操作流暢無阻。
該礦區“露天礦寬體自卸車5G+無人駕駛項目”已成功在復雜煤層結構中實現應用,截至目前,累計無人駕駛運輸煤炭量突破100萬噸,實現了多層煤穩定、高效的無人駕駛運輸作業。公司露天礦採煤運行部機電技術員陳永旭告訴記者,礦裡無人駕駛運行車輛佔比達到65%,從而減少寬體車運輸司機110人,階段性實現了露天礦“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的目標。
錫林郭勒盟作為國家規劃建設的14個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探明煤炭儲量1448億噸,遠景儲量超2600億噸,承擔著保障蒙東及東北地區民生和重點工業用煤安全的重任。近年來,該盟以“減人、提效、增安”為目標,高質量、高標准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煤礦安全、經營管理實現跨越式發展。近幾年,該盟在境內煤礦企業累計實施智能化項目440個,總投資26.21億元,17家採煤企業實現5G信號全覆蓋,基本實現“一張網、一朵雲、一平台”,排水、供電、選煤、運銷等10大場景實現無人值守應用。通過無人駕駛、高危崗位無人值守、智能巡檢機器人等新技術、新裝備應用,累計減少危險崗位作業人員973人,其中井下人員268人。
錫林郭勒盟能源局副局長額爾敦巴特爾說:“在露天煤礦方面,爭取到2025年底,無人駕駛達到180台以上,煤礦膠帶巡檢機器人替代率達到80%。在井工煤礦方面,爭取到2025年底,在產煤礦至少實現一採一掘智能化,排水、供電等場景全部實現無人值守,井下人員較當前再減少10%以上。”(記者 巴依斯古楞 通訊員姜文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