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烏達區:物業服務“先嘗后買”

先嘗后買的銷售模式,用在物業服務管理上,你能想到嗎?
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如何破局,今年,烏海市烏達區新達街道頤景佳苑社區在失管了14年的鑫祥小區探索實行物業服務“先嘗后買”,讓居民先體驗物業服務,等居民滿意了再正式簽約。短短兩個月,居民從一開始超過80%的居民反對引入市場化的物業服務公司,到簽約儀式上67%居民支持物業進駐,准物業靠服務贏得了民心,成為了實至名歸的“新管家”。
鑫祥小區建於2007年,共有6個單元252戶居民,常住居民214戶。該小區長期以來主要靠業委會自治,由於缺乏專業的管理經驗,基本處於“失管”“半失管”狀態,小區環境臟亂差、安全隱患大……可以說“裡子”“面子”一團糟。
2023年,烏達區將鑫祥小區列入了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公共區域粉刷、供暖管線改造、排水系統換新……經過一輪輪的改造,小區裡的“老年病”被一一治好,“面子”回來了。可是短短一年,卻因缺乏有效的物業管護,曾經的問題逐漸死灰復燃。
“看著小區走回老路,居民愁,我們更愁,老舊小區改造改的是硬設施,可是沒有長期有效管理的軟實力,再好的東西也不經造。”烏達區新達街道頤景佳苑社區黨委書記郭志敏說。
“裡子”怎麼跟上?今年4月份,頤景佳苑社區黨委通過討論決定為鑫祥小區引入物業管理,此舉一出,立即引發熱議——失管了十幾年的小區哪家物業公司敢攬下這“燙手的山芋”?同時,居民質疑聲也是接連不斷。
鑒於多數居民不願意“花錢買服務”,郭志敏組織業委會多次召開居民議事會,查找居民不同意引進物業的原因。居民反映,一是怕服務跟不上需求,二是覺得物業收費會定價太高。甚至還有居民打趣道:“先掏錢不行,要是物業免費服務可以考慮。”
可沒想到會上的“餿”主意,卻打開郭志敏的思路。郭志敏和社區兩委成員多次討論,決定引導有意向的物業以“先嘗后買”模式提前入駐小區,讓居民以“免費試用”的方式,“嘗鮮”物業服務。很快,想法得到業委會和大部分居民的同意,社區開始溝通聯系有意向的物業公司,通過比對物業服務內容、服務標准和收費價格,擇優選取內蒙古萍水相逢物業有限公司“試入駐”管理小區。
7月1日,“准物業”上崗,免費服務。人員進駐、門房換新、監控啟用、樓道粉刷,小區管理逐步走向正軌。居民們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撥通了物業電話,詢問可否幫忙更換樓道感應燈,晚上燈就亮了﹔更換樓道玻璃,下午新玻璃就裝上了……短短2個月,“准物業”先后解決居民訴求71件,居民的服務需求均得到及時、有效的回應。同時,物業還針對小區5號樓6號樓地下室公共區域常年堆積的建筑、生活垃圾進行集中清理,3天清理垃圾近4.2噸。
從抗拒、觀望到驚喜,眼看著小區的變化,“准物業”漸漸贏得了居民們的心。
“有人管就是不一樣啦!‘免費品嘗’讓大家真正認識到了物業的重要性,除去聯系不上的38戶居民,小區67%的居民同意聘用這家物業當我們的‘新管家’。”業主委員會副主任王虹說,8月31日,小區正式與物業公司簽訂協議,簽約儀式上,物業公司考慮到小區老年人居多,主動改變物業收費標准,取消了按建筑面積收費,實行每戶每年365元的固定收費,給了居民們一個大驚喜。
如今,鑫祥小區變了樣——廢棄的門房得到整理修繕,監控設備重新啟用,常年損壞的樓道門得到修復,多年未打掃的樓道變得干淨整潔,老人們在小區裡散步遛彎兒,孩子們在小廣場上撒歡兒玩耍……小區“面子”“裡子”實現了齊提升。(記者 郝飚 通訊員 王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