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土地流轉激活增收引擎
“我們家的地全部流轉出去,每畝地流轉租金每年1000元左右。年底還能跟著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分紅300-500元,收入比過去增加了好多。”近日,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八一鄉聯豐村68歲村民丁文學說。
八一鄉聯豐村有耕地9644畝。近年來,該村支“兩委”始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規范、穩妥、有序”的原則,積極引導、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有效破解農村土地“老年人種不動”的困局。目前,該村已流轉土地5200畝。流轉土地的農戶中,因年紀大而無力耕種的戶數約佔該村總戶數的11%,約佔該村60歲以上人口的40%。
走進聯豐村村民王躍兵家的大棚,一根根頂花帶刺、鮮嫩喜人的黃瓜挂滿了藤蔓。
“我現在有一棟大棚種黃瓜,還有5畝大田。”王躍兵說,“去年,家裡的純收入大概是13.85萬元,其中,5畝大田加上14畝土地流轉的收益大概是2.85萬元,大棚收益11萬元。”
八一鄉聯豐村距離臨河城區約15公裡。近年來,該村充分發揮城郊區位優勢,科學制定發展路徑,注重產業合理布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如今,作為主導產業,該村已建成溫室大棚720棟,並已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產品有商販定期上門收購,不存在賣難現象,設施農業規模化發展效應明顯顯現。良好的產業發展形勢,吸引了不少曾經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鄉發展,僅2023年至今就有13戶。
據統計,目前聯豐村455戶常住戶中,有420戶在從事設施農業生產,而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中,25-60歲人口是60歲以上人口的2.1倍。
“規范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穩妥、有序流轉,是提高農業經營收益、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八一鄉黨委書記張帥介紹,“近年來,八一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以土地流轉、產業發展為支點,撬動富民強村大杠杆,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目前,該鄉共流轉土地23393畝,其中流入企業3371畝、流入農民合作社8687畝、流入家庭農場523畝﹔已形成設施農業、肉羊養殖、家庭絨紡、新能源裝備制造、勞務服務“五大支柱產業”。
該鄉在資金、用地、設施和服務上接續發力,不斷提升適老化服務的廣度、精度與溫度。2023年,八一鄉年育苗總量可滿足約18萬畝,滿足臨河區80%以上大田用苗需求,肉羊產業、絨紡產業、勞務產業產值均超過5億元,以風能為主的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產值達到50億元以上。(內蒙古日報記者 薄金鳳 臨河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呂春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