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青山區:這裡的“睦鄰”品牌,讓幸福多1°C

累了能歇歇腳﹔渴了能喝杯水﹔遇到問題還能向社區干部反映……在青山區先鋒道街道青園社區書香雅苑小區有這樣一個叫做“睦鄰驛站”的多功能小屋深受歡迎。居民一邊零距離享受著文化節帶來的便民服務,一邊嘮著家常,現場氣氛其樂融融,人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第二屆第二季睦鄰節
近年來,青山區先鋒道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優化資源整合、推出“睦鄰節”激活基層治理“鄰”聚力服務品牌,在所轄四個社區形成各具特色的“睦鄰節”主題服務,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的力度、精度、溫度,促進了各族群眾深度交往交流交融。
睦鄰共享驛站,幸福多1°C。在這裡你可以聊天談心,也可以下棋看報,可以運動娛樂,還可以靜心閱讀﹔在睦鄰驛站活動預告區,可以提前了解社區“睦鄰節”及各類活動的信息內容,同時展示“睦鄰節”相關文創產品,體會睦鄰文化﹔達人展示區依托“寶藏達人集結共享計劃”項目,征集有一技之長又熱心公益的居民,孵化一小區一支適合自身治理情境的居民微自治隊伍,解決社區問題﹔青融工作室殘疾人創業就業基地為轄區殘疾人搭建學習知識、技能提升的平台,解決殘疾人就業難的問題。
第二屆第二季睦鄰節-非遺體驗區
“青園社區秉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理念,探索‘睦鄰共享驛站,幸福多1°C’近鄰服務模式,把黨的組織體系和服務功能延伸到居民小區、樓棟單元,走出一條黨建引領、鄰裡有愛、治理有效、和諧有序的城市居民小區治理之路。”青園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黨建帶團建,繪制“睦鄰格裡”同心圓。哈達社區不斷完善“睦鄰格裡”服務體系,吸引轄區內外青年志願者協會、心願公益協會、黨建愛心公益匯等30余家社會組織,共同策劃、執行、參與,確保“睦鄰節”服務取得成效。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也會進行經驗共享、成果共享,社區居民積極分享自已關於基層治理的“小點子”,為完善社區治理模式提供多元化意見建議。
居民在睦鄰驛站進行文藝活動
“文化近鄰”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圍繞“睦鄰節”主題活動,組織商戶、小區居民開展“文明鄰裡我能行”“石榴籽 志願紅”“我為社區提意見”等“近鄰茶話會”活動,倡導鄰裡團結、互幫互助﹔深入挖掘學雷鋒標兵、優秀家風家庭,用傳統美德促進社會治理﹔依托社區“五老宣講團”、文藝團隊等定期舉辦“睦鄰節”,普遍開展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的睦鄰文化活動,有效促進社區和諧……在北嘉社區,依托“陳文學工作室”“紅色留聲機”“街道社區治理學院”“青山區老年大學教學點”,建立相識、相知、相信、相助、相望的“紅色鄰裡”文化。
聚力商圈·“惠”享鄰裡。光榮社區探索實踐“社區+商圈”睦鄰服務模式,結合轄區商圈發展需求及特點,建立“紅色商圈黨群志願服務隊”,常態化組織開展文明勸導、垃圾分類等志願服務工作﹔與商圈企業共同推出“聚力公益卡”,居民可憑借公益卡在商圈指定商戶中享受相應折扣,盤活周邊商圈企業,給居民帶來惠利﹔建立商圈聯盟服務驛站,並依托節假日攜手愛心企業開展“睦鄰集市”生活節等系列活動﹔提檔升級“紅色蓄能站”,為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增效賦能,並提供糾紛調解、心理咨詢等特色服務,不斷吸引商圈內各類群體主動向黨組織靠攏,增強商圈服務輻射效應。
激活“神經末梢”,點亮睦鄰“燈火”。青山區先鋒道街道將持續發揚“黨建睦鄰、聯盟惠鄰、議事親鄰、項目友鄰、文化樂鄰”的“五鄰”文化,讓“睦鄰節”生根開花,居民盡享品牌服務成果,繪就鄰裡“幸福景”。(韓曉慧、裴江虹)
來源:青山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