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赤峰市林西縣:京蒙協作一家親 致富路上心連心

2024年10月16日17:23 |
小字號

赤峰市林西縣統部鎮肉牛改良繁育示范園區的棚圈中,肥頭肥腦的西門塔爾純種小牛犢正在跟媽媽們一起悠閑地晒著太陽,但它們的長相、體型都不是很像。這些特殊的“母子”組合雖親密卻非親生,母牛們只是一群偉大的“代孕媽媽”,小牛們則是通過胚胎移植技術繁育的德國純種西門塔爾犢牛。

京蒙幫扶建設的園區中,西門塔爾純種牛正在悠閑晒太陽。

京蒙幫扶建設的園區中,西門塔爾純種牛正在悠閑晒太陽。

“現在園區已經通過胚胎移植成功生產了110多頭牛犢,目前還有約40頭牛犢正在母體中茁壯成長,很快園區將迎來大豐收。”改良繁育示范園區的負責人韓立智看著滿圈的牛,笑容滿面。目前統部鎮已培育純種胚胎1115枚,成功移植300枚,預計本輪可獲得純種西門塔爾犢牛160頭以上,每頭保守估算可增收1.2萬元以上,有效提高肉牛精養優養綜合效益。

在統部鎮兩間房村,一處標准化棚圈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這是2024年統部鎮實施的“三變”改革飼草“收、儲、運、銷”及犢牛代養示范項目。“現在肉牛行情低迷,傳統的養殖方式已經不能產生效益,隻有機械化、科學化、集約化才能降本增收,這個項目讓我們能夠走上精養精育的養殖之路。”兩間房村黨總支書記邢虎每天都要到施工現場看看,就是希望項目盡快建成投產,將精養精育和犢牛代養模式付諸實踐。項目建成后,彌補了兩間房村養殖小區空白,對全村的100多養殖戶提供集聚集約的現代化機械化養殖場所,加速推進改良肉牛的普及,有效提升養殖戶單體養殖的收益。養殖大戶養殖場由村轉移到園區內,實現“退村入園”,配合糞污收集設施和“以糞換肥”機制,有效減少糞污污染難題。

近年來,京蒙幫扶成為統部鎮發展新型集中養殖產業的重要保障。2021年京蒙協作統部鎮育肥牛棚圈項目在曹家屯村和水頭村實施,投入資金292萬元新建育肥牛棚圈6棟4200平方米﹔2022年京蒙協作統部鎮水泉村肉牛養殖小區項目實施,投入資金800萬元建設養殖單元9處,使水泉村將成為全鎮首個擁有兩處肉牛小區的肉牛專業村,育肥牛比重進一步提高﹔2023年肉牛改良提質擴群數字化智能建設項目實施,投入京蒙協作資金288萬元建設P2標准化實驗室、疾病診療中心等設施,採購數字化智能精准飼喂機器人、智能分群系統、體征檢測設備﹔2024年統部鎮“三變”改革飼草“收、儲、運、銷”及犢牛代養示范項目實施,投入京蒙協作資金330萬,建設標准化棚圈2000平、儲青窖1處,購置相關設備設施,同步配套生活區用房及相關設施,實現人畜分離。一串串數字的背后是統部鎮肉牛產業發展的縮影,更是京蒙協作在偏遠地區開花結果的最好佐証……

有一個目標,是攜手奔小康﹔有一種情誼,叫京蒙幫扶協作。暖風吹來,首都的理念、技術、產業、資本、市場等優勢資源正在北疆大地上遍地開花,結對幫扶機制實現從縱向到橫向的深度延伸,京蒙扶貧協作不斷推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一幅優勢互補、聚焦扶貧、實現共贏的磅礡畫卷徐徐展開。(楊玉婷、張瑩)

來源:林西縣委宣傳部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