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鄂爾多斯

烏審旗:農村公路開啟“掌上養護”模式

2024年10月16日09:5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自2020年鄂爾多斯市烏審旗被確定為全國深化農村牧區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旗縣以來,該旗緊緊圍繞試點工作要求,以“路長制”為主題,以“智慧路長”APP為載體,建立完善“1中心、6網點、61網格”多層次、全方位的網格化養護體系,充分發揮各級路長“探頭”作用,助力烏審旗推行“掌上養護”模式。

  縣道貫通城鄉,鄉道往來交織,村道阡陌縱橫……農村公路不僅是城鄉融合的大動脈,更是鄉村振興的主干道。烏審旗以“路長制”為改革試點主題,打造“智慧路長”平台,助力全旗各級路長力量融合,發揮一線路長“偵察兵”“突擊隊”作用,解決農村公路管理“條塊分割、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等突出問題,逐步實現責權明晰的“掌上養護”。全旗現已建成旗級智慧交通指揮中心1處,6個蘇木鎮養護管理機構設置率達100%,61個建制嘎查村養護管理機構設置率達100%,各蘇木鎮、嘎查村專兼職人員339名。

  “智慧路長”APP綜合運用5G、大數據、雲平台、手持終端、高清監控、智能識別等現代科技,將全旗各級路長融入同一款“智慧路長”APP,做到路況信息實時交換、路面力量統籌調度、疑難問題合力攻堅,助推各級路長、鄉村道路專管員的扁平化管理,實現工作無紙化留痕。如今,農村公路專管員日常巡查要用“智慧路長”APP,將巡查數據統一收集,通過手機拍照或輸入巡查日志上傳。在APP系統的另一端,通過數據共享,各級路長登錄該軟件,即可掌握、了解、處理各自區域的公路養護情況。

  “縣道647處發現水毀病害,監測時間為8月26日14時19分。”8月26日下午,烏審旗交通運輸局農村公路建設養護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智慧路長”APP上收到一個帶實時圖片的路面維修申請單。接到申請單后,相關人員立即出動,按照手機導航前往坑洞地點,及時完成維修,幾乎是“無縫銜接”。

  推行“智慧路長”APP以來,烏審旗充分考慮縣鄉村道管養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將治路難點轉變為公路亮點,讓農村公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管養分離”,讓管養人員從“埋頭做事”轉變為“專心管事”,從之前的鋪路、修路、掃路、養路轉變到組織、協調、監督、對接服務上來。目前,智慧路長APP已普及到6個蘇木鎮、61個嘎查村,系統已實現所有農村公路全覆蓋,路面問題發現平均用時由原先的5至7天縮短至1至2天,道路響應修復時間縮短至24小時,道路養護整體流程用時節約了50%以上。

  推廣農村牧區公路“路長制”管理模式以來,對轄區范圍內的農村公路實行“領養、認養、承養”的全民共養模式,做到“有路必養,養必見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村民化身“專屬管家”,為公路安全、暢通保駕護航。

  “養護人員一般為熟悉管護責任區范圍及周邊地形、路網情況的村民,如同道路專屬管家,能及時發現並處理問題。”烏審旗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說。村民將公路養護當作自家責任田,主動愛路護路,路養多了,效率也提高了,形成了“公路大家建、建好大家管、管好大家用”的良好局面。

  蜿蜒的農村公路不僅是連接城鄉的紐帶,更是鄉村振興夢想的載體。烏審旗在推行“路長制”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管理養護模式,力爭將路長制管理平台與旗級物流、“雪亮工程”視頻監控系統進行數據共享,更好地服務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安全、便捷、舒適、優美的交通出行環境。(記者 郝雪蓮 實習生 王萌萌)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