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紅山區將群眾“小心願”變成“大溫暖”
“我們夫妻倆都是上班族,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平時沒時間帶孩子,社區提供的幼兒托管服務,解決了我們的托育難、接娃難問題。”日前,赤峰市紅山區永巨街道雙橋社區天合陽光小區居民李娜說。
針對居民托幼難題,永巨街道雙橋社區成立以托幼服務為主的社區社會企業,通過與專業幼兒教育機構合作的模式,為轄區居民提供少兒托管服務,目前受益家庭25個。
發展壯大社區集體經濟是增收入、美社區、富居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社區振興的必由之路。今年以來,紅山區將發展壯大社區集體經濟作為社區治理的突破口、服務群眾的先手棋,全域摸底“找病根”,分類處置“開良方”,通過實體經營、“筑巢引鳳”、盤活資源等方式,將群眾的“小心願”變成“大溫暖”。
紅山區各街道在推動社區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高度重視制度建設,通過制定實施方案和管理制度,為社區經濟的規范化、標准化運作提供堅實保障。
東城街道出台《東城街道關於培育發展社區社會企業的實施辦法(試行)》,聚焦社區經濟資金監管、統計、使用等重點難題,參照為民服務經費使用流程,制定社區經濟資金使用程序,將創收盈利用於社區開展扶老助殘、幫困助弱、陣地更新等公益事業以及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反哺社區治理的良性循環。
東城街道紅旗路社區將2畝閑置空地清理平整建設“一米菜園”,引入第三方公司運營管理,劃分“一米菜園”50個,供居民認領種植,為青少年勞動實踐教育提供場所。
“‘一米菜園’是我們社區經濟實踐中的小嘗試,通過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實現‘資源來自社區,利益歸屬居民’的最終目標,預計年收入能達2萬元,所得收入全部用於反哺社區。”東城街道紅旗路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濱濱說。
“舊巢”引“新鳳”,帶來發展新動力。紅山區通過項目孵化來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各街道結合自身實際,相繼創新推出月亮市集、文創古街集市、非遺文化傳承基地等多個具有特色的項目。
——東城街道千禧社區搭建零工市場,依托線上零工微信群和“線下到”驛站登記在冊零工64人,已承接搬運、美甲、上門維修等零活12次,預計年收租金3000元。
——鐵南街道文聯路社區依托非遺傳承基地,形成“1+7+N”工作模式,為項目孵化提供了良好的場地和全方位的服務,成功吸引創新型人才和企業落戶,為社區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城街道梳理社區公共空間資源,利用萬達水岸天街夜晚人流大的特點,創新打造月亮市集IP,並通過搭建舞台舉辦演出、趣味答題、猜拳贏獎等方式,為市集聚人氣、提熱度、增效益。
“暑假期間,我在這裡出夜市賣鮮花,賺了不少錢,關鍵是離家近干啥都方便。”說起月亮集市,在這裡創業的大學生郭東建連連稱贊。
便民全方位,讓幸福感“有跡可循”。紅山區各社區還積極探索新的服務模式,通過“居民點單、公司接單、聯盟服務”的新型服務模式、“超市積分抵扣物業費”的便捷消費模式等,不斷增強居民對社區服務的滿意度和認可度。
長青街道火花社區針對老舊小區多、物業監管難的問題,創辦了社區物業企業,實現了棄管樓物業服務全覆蓋,提高了居民滿意度﹔東城街道軍嫂社區成立社區服務公司,創新實行“居民點單、公司接單、聯盟服務”模式,形成運行有序的需求供給機制,全方位滿足居民多元化、個性化的生活需求﹔永巨街道搭建零工市場平台,為居民提供求職、招聘、技能培訓等服務,有效解決了就業難題。
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事關發展、民生和基層社會治理。紅山區各街道正積極探索社區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全力譜寫“強社惠民”新篇章。(記者 王塔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