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栽好“梧桐樹” 引得“金鳳凰”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好的營商環境是最好的“梧桐樹”,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鄂托克旗緊盯企業發展需求,全力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激發人才創新活力,以真金白銀的支持、真心實意的服務,大力營造便捷、高效的營商環境,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神馬建元己二酸、國能蒙西PGA等一批百億級重點項目成功落地,恆馳高性能環保著色新材料項目、億正10萬噸蒽油深加工及配套余熱發電項目計劃年內投產……鄂托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項目建設碩果盈枝。鄂托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自治區級重點工業園區,是鄂托克旗經濟建設的主陣地。園區所在的棋盤井鎮和蒙西鎮人口集中、企業數量多、市場主體活躍。據鄂托克旗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顯示,僅2022年,開發區棋盤井產業園就新增市場主體2000多家。
走進鄂托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棋蒙政務企業服務中心,前來辦理業務的企業人員絡繹不絕。來自中廣核(內蒙古)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鄂爾多斯區域負責人朱振國正在進行公司注冊及營業執照的辦理,然而在辦理過程中遇到的去哪辦、找誰辦等問題,讓他犯起了難。面對難題,棋蒙政務企業服務中心和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主動出面,立即與相關部門溝通對接,很快就幫助朱振國解決了難題。“真是太方便了,政府部門全流程帶著我們辦理,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專業貼心的服務讓朱振國贊不絕口。
為不斷提升開發區內企業獲得感,助力優化營商環境,鄂托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企業發展服務中心開展工作。按照“分區塊管理、網格化包聯、專班式服務、閉環式監督”的工作思路,以打造獨具特色的“全覆蓋、全過程、全功能”綜合服務平台為目標,積極為園區企業做好各項服務工作。通過“網格化包聯”和“專班式服務”的工作方式,將開發區企業落實到人實行網格化管理,全程為企業提供管家式服務,實現服務質量和成效雙提升。
“今年,我們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深入實施‘1+6+N’全域全流程幫辦代辦服務新模式,全面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確保政務服務事項有人管、有地說、有人辦。除了有上門幫辦代辦、電話指導幫辦、錯時延時預約辦等一系列特色服務,我們還打造了全天候幫辦代辦服務大廳,不斷提高‘24小時不打烊’自助服務事項進駐數量。多樣化的服務方式,讓哪裡有企業需求,政務服務就跟到哪裡。”鄂托克旗政務服務局棋蒙政務企業服務中心大廳主管韓鵬說。
近年來,鄂托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想在前、走在前、做在前。2021年,作為全市首個工業園區政務服務中心——棋蒙政務企業服務中心下沉到鄂托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該中心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個集旗級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開發區事項、鎮級事項為一體的跨層級綜合性多功能園區政務服務中心,服務范圍輻射高新區9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真正做到“園區事園區辦”。
人才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留住人才,凝聚發展合力﹔用好人才,營商環境才有底氣。
近年來,鄂托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力打造與一流營商環境相匹配的人才環境,不斷引育高端人才,加大創新投入,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工業技術研究院主要是以項目制和課題組的形式來開展具體的工作,一旦有項目落地,就會有一個團隊專門從上海過來,協助開發區進行產業成果的轉化。”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電力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業技術研究院,剛剛從上海研發中心回來的研究人員趙長森正在與項目研發團隊進行項目落地的技術探討。
2015年,電冶集團在上海嘗試飛地育成人才培養發展模式,並設立了專屬服務於棋盤井園區的上海研發中心。“人才飛地”充分利用了上海、深圳等前沿城市人才科創資源密集的優勢,將上海的人才與內蒙古地區企業的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形成了“科研項目在飛地孵化,成果向鄂爾多斯市內轉化”的新模式。
截至目前,鄂托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各類企業共有從業人數5萬余人,本科及以上學歷3500多人,碩士147人、博士17人,其中自治區級人才8名、市級人才21名,擁有自治區級人才團隊3個、市級人才團隊13個。已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2家,自治區企業研發中心19個﹔高新技術企業29家﹔累計取得技術專利283項,轉化科技成果98項。
從“人才新政2.0版”到近日發布的服務暖城“新市民”0477系列措施,鄂托克旗積極落實各項人才優惠政策,“人才飛地”只是其中的一抹縮影,作為鄂托克旗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當中的受益者之一,趙長森表示,這裡不僅是他將理論研究轉化為現實生產的最佳“沃土”,更是一片充滿希望與機遇的藍海。(楊會)
來源:鄂托克旗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奮斗的我 最美的國”示范宣講團走進集寧師范學院
- 10月8日,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自治區教育廳聯合各部門面向全區高校開展的“奮斗的我 最美的國”示范宣講團第三小分隊走進集寧師范學院,為該校師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宣講。 宣講中,莫伶、巴特爾、遲文文、吳秀玲、蔣建宇、徐乃超6名來自不同領域的宣講員,結合自身經歷和行業見聞,用生動的語言和鮮活的事例,分別作了題為《向“新”行 “質”勝青春》《赴湯蹈火鑄忠誠 竭誠為民擔使命》《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幸福地創造幸福》《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 做新時代有為青年》《在大漠戈壁書寫最美青春》的宣講,激勵廣大師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