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扎賚特旗:三產融合發展 “稻”路越走越寬

9月27日,為期三天的“興安稻谷香·京蒙情誼長——北疆文化交流暨‘興安好物進北京’”活動圓滿收官,累計共銷售大米669.06噸,銷售額802.87萬元,讓首都人民感受“興安產 安心選”的獨特品質和深厚文化底蘊。
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位於北緯46°大興安嶺南麓生態圈,是世界公認的“寒地水稻黃金帶”,被譽為“塞外糧倉”“綠色淨土”“金稻之鄉”,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級食品安全示范縣,是國家綠色食品標准化原料生產基地、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水稻生產基地。
近年來,扎賚特旗立足資源優勢,全力推進稻米“生產+加工+流通+供應+銷售”五端融合,積極推動“稻田+”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把水稻產業發展路徑打造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致富的“幸福路”,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助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繪就出農業高質量發展新圖景。目前,全旗稻米產業綜合產值超18.84億元。
做活“希望在田”文章,推動“基本農田”向“優質糧田”提升
扎賚特旗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推動耕地量質雙升,持續推進整縣級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試點,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237.89萬畝,佔全旗耕地總面積的34.7%,畝均糧食增產達到10%-20%,真正打造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土肥沃、抗災能力強、生態效益好”的高產穩產、旱澇保收良田,為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下堅實“耕”基。
該旗在水稻品種選育方面,對接水稻育種機構加強耐寒抗病優質粳稻品種的選育,實現優質稻種覆蓋率達95%以上﹔在推動水稻種植技術科技化、機械化方面,推廣工廠化育秧、寬窄行高光效栽培、旱種水管等技術,推動全旗水稻標准化生產技術覆蓋率達95%以上﹔在水稻產業數字化升級方面,率先啟動數字鄉村戰略,建設“物聯網+”智慧農業科技服務中心,搭載9大平台系統,在10萬畝智慧農場布置物聯網感知設備45套,通過“智慧大腦”9大系統平台進行數據搜集、整理、分析、決策,直接管控10萬畝智慧農場,構建起水稻標准化生產健康模型……扎賚特旗多方位做優做好水稻產業,推動水稻產業從傳統農業向現代智慧綠色農業發展的轉變。
做活“動力在鏈”文章,推動“綠色農品”向“市場名品”提升
走進好力保鎮先鋒村蒙源水稻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可以近距離體驗稻魚、稻鴨、稻蟹共養發展模式。“這種綜合種養模式,每畝地大約可增收550元,大米的口感會更好,既提升了大米的價值,又實現雙向收益。”基地負責人王柏剛表示。
從“賣原糧”到“賣產品”,再到“賣品牌”,扎賚特旗重視延長稻米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在“興安好物進北京”活動期間,扎賚特旗相關部門也帶著百余種土特產分赴豐台區的26個鎮街,通過“進校入企、進區入戶、進超入會、線上甄選”等一系列營銷活動,不僅提升了“興安盟大米”的知名度和品牌價值,也進一步擴大了“源在興安”區域公共品牌的影響力。
扎賚特旗借京蒙協作的東風,從生態農產品展銷推介會到消費幫扶“五進”活動,再到扎賚特旗農特產品在京直營店的開設,以大米為首的扎賚特旗土特產已經跨越千山萬水,“出塞入京”,源源不斷地端上了北京市民的餐桌。當地稻米企業相繼研發出“好粒寶”米酒、米汁、米露、大米十八吃等稻米衍生食品,賦予了水稻產業更多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扎賚特旗通過政策支持、資金扶持、項目帶動,培育水稻生產、加工和社會化服務的新型經營主體300多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70%以上農戶加入合作社聯合經營,農產品訂單率達到80%。稻米產業累計帶動稻農1.8萬戶,水稻種植區域內已打造人均純收入3萬元以上村7個,已形成由綽勒銀珠、蒙源、魏佳、龍鼎等15家水稻加工企業組成的產業集群。截至目前,扎賚特旗“綠色農畜產品進京聯盟”企業已達21家,“北京總部+扎賚特旗基地”“北京市場+扎賚特旗產品”等協作方式,通過各類消費幫扶推介活動,2024年已累計實現消費幫扶2.6億元,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做活“稻米+”文章,推動“一產延伸”向“三產融合”提升
9月21日,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內蒙古主會場在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稻谷景區舉行,稻田美食展、稻田攝影展、稻田音樂會、稻田旗袍秀、時裝展、稻田趣味賽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展示活動精彩上演,多角度展現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
延伸到“米”的另一端,稻田藝術的魅力讓人流連忘返。站在好力保鎮的觀景台上向下俯瞰,一幅“鑲嵌”在大地上的彩色稻田畫璀璨奪目、美不勝收,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好力保鎮位於中國版圖“雄雞”圖案的“眼睛”位置,2023年,榮獲由國家版權局頒發的“中國之眼 特美扎賚特”証書,這一榮譽為當地農業、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扎賚特旗好力保稻谷景區作為鄉村振興農旅融合示范項目,打造成為集稻田觀光、稻作體驗、研學科普、“味稻”美食、稻田民宿等多元功能為一體的稻田主題旅游景區,推動農旅融合發展。景區專屬IP形象“好粒寶”已經制成多種文創產品,進一步打響文化旅游品牌。
“今年7月30日至8月3日,我們舉辦了為期五天的扎賚特機車音樂節,機車、音樂、煙花、無人機燈光秀等文旅活動精彩紛呈,來自全國各地的12.8萬余人在稻香小鎮激情狂歡。”扎賚特旗文化旅游體育局副局長張旭介紹,2024年上半年,扎賚特旗共接待游客67.378萬人次,同比增長8.2%﹔實現旅游收入3.1億元。“吉祥扎賚特”知名度與美譽度不斷提升,實現近者悅、遠者來的目標。
好山好水好大米。“我們將聚焦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以打造‘百億’級產業為目標,堅持市場化思維,推動稻米產業提檔升級,繼續為興安盟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增添鮮活的注腳。”扎賚特旗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政府副旗長李立穎說。(白玉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