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扎賚特旗:全力守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為豐收筑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九月是萬物成熟的季節,也是收獲的季節,在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420萬畝玉米迎來了豐收季。
扎賚特旗是農業大旗,耕地面積685萬畝,其中典型黑土地面積356.7萬畝,是內蒙古自治區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的典型黑土地區旗縣之一。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就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在扎賚特旗寶力根花蘇木那金嘎查集中連片種植的玉米地中,興安盟農牧技術推廣中心派駐扎賚特旗寶力根花蘇木那金嘎查的駐村第一書記何劉柱正帶領單位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進行田間土壤取樣。
“長時間的耕作,會讓我們這一地區的土壤出現有機質含量降低和養分失衡等問題,秸稈還田和農家肥還田技術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保肥能力。”何劉柱向當地種植戶介紹如何將用地與養地結合,改善黑土地耕作區耕地質量。
2024年,寶力根花蘇木在興安盟農牧技術推廣中心的協調下,成為扎賚特旗同時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和示范區建設項目的鄉鎮,其中扎格斯台嘎查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2萬畝,那金嘎查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項目1500畝。
“現階段我們正在進行堆漚、腐熟作業,計劃堆漚4500立方,預計10底完成,可以為嘎查86戶含監測戶、脫貧戶在內的農戶拋洒有機肥。”扎賚特旗秋景家庭農場負責人白曉秋說。
扎賚特旗寶力根花蘇木加大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針對農田基礎設施薄弱、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的農田,通過重點開展灌排設施提升、田間道路改造、農田輸配電建設等措施,建設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的40749畝高標准農田,通過秸稈粉碎還田、有機肥拋撒、深翻整地互為補充的保護性耕作,有效遏制了黑土耕地“變薄、變瘦、變硬”的退化趨勢。
眼下進入收獲的季節,巴彥高勒鎮大田裡農作物長勢喜人,豐收在望的景象躍然眼前。今年以來,巴彥高勒鎮持續推進高標准農田項目建設,推動農田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為農戶們增產豐收吃下“定心丸”,助力現代農業發展駛入“高速路”。
年初以來,巴彥高勒鎮以提質新項目、鞏固舊有項目為抓手,年內新增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61萬畝,同時,配套做好全鎮185條侵蝕溝進行治理項目,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79萬畝,預計年底項目建成以后,巴彥高勒鎮全部的高標准農田面積將達到85萬畝,佔到鎮總耕地面積的88%,屆時將有4.5萬名群眾從中受益。
整修機耕路、井台基礎建設、侵蝕溝治理……在巴彥高勒鎮的高標准農田建設現場,機器轟鳴,人聲鼎沸。“高標准農田建設就像給農田穿上了一層‘金盔甲’,不僅提升了防洪排澇和抗旱抗災能力,更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更加穩定、肥沃的土壤環境。”施工負責人羅文兵介紹說。截至目前,他所在的項目區內多個關鍵工程正在順利推進,當地農牧民多種糧、種好糧的信心更加足了。扎賚特旗作為全國首批、全區唯一整縣級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試點,2024年計劃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120.06萬畝,其中,巴彥高勒鎮佔全旗2024年新增高標准農田建設總面積的75%。
“在我們村,從項目的設計構想到施工細節,再到水井的位置,都充分征求大家意見。我們還深入參與項目施工、驗收和后續的共同管護,項目的每一步進展都有我們的努力與期待。”巴彥高勒鎮長山村村民郭志彬滿懷自豪地分享道。
如今,走進巴彥高勒鎮高標准農田項目區,看到的是規劃整齊、生機勃發的農田,寬闊的機耕路穿梭其間,各類基礎設施完善,新技術、新設備不斷涌現加持,多項強有力的措施不僅富了種植戶,也激發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村民們受益良多。項目還配套了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以前兩三個人一天才能灌溉10畝地,現在一個人一天就能灌溉100畝地。”扎賚特旗巴彥高勒鎮向陽村黨支部書記姚德才說。現在向陽村因高標准農田的配套建設,形成了“田成片,渠相連”做到了旱澇保收的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農田,有效改善了種植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近年來,扎賚特旗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以治理東北黑土耕地“薄、瘦、硬”問題為導向,以保育培肥、提質增肥、固土保肥、改良培肥為主攻方向,以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侵蝕溝、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培育肥沃耕作層、加強東北黑土耕地質量監測評價為重點,形成了東北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有效夯實了國家糧食安全基礎。
如今,扎賚特旗這片富饒的黑土地上正在描繪著一幅農業生態更好、生產基礎更堅實的現代農業新畫卷。(斯琴格日樂、祁守星、溫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