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協作共譜山水盟約

從首善之地北京開始,一股溫暖的協作之風一路跨越山水來到北疆,拂過嶺上興安的廣袤大地,將兩地人民的心緊緊相連。
從產業協作深度融合到勞務協作務實有效,從消費幫扶擴量增效到文旅協作持續深化,從教育幫扶成效顯著再到醫療協作成果豐碩、科技協作扎實開展……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上,北京市堅持首善標准,發揮首都優勢,推動大北京帶動大內蒙古、大合作促進大發展。
興安盟緊緊把握北京市東城區、豐台區、海澱區、房山區幫扶興安盟5個旗縣市的寶貴機遇,推動協作機制進一步優化、協作內容進一步深入、協作領域進一步拓展,“豐·來”“前·海”等區域協作品牌得到廣泛認可,與北京攜手共譜全面“升級加力”的東西部協作興安篇章。
產業向新 全面協作打造多元增長極
在興安盟家禾米業有限公司水稻基地,無人機在進行著高效的飛防作業。這片綠意盎然的土地上,不僅孕育著豐收的希望,更承載著京蒙協作的深情厚誼。
2019年,興安盟家禾米業有限公司通過京蒙協作落地興安盟,通過土地流轉、優先用工等模式,企業不僅帶動了當地農業的發展,更為180余名農牧民開辟了增收的新渠道。
“我們以每畝700元價格把土地流轉給米業,還能在米業務工進行水稻管理,這就多了一份收入。”科右前旗察爾森鎮察爾森嘎查村民王文亞說。
家禾米業的成功落地,是京蒙產業協作結出的碩果之一,更是兩地人民共同努力、攜手共進的生動寫照。新一輪結對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北京市各級聚焦興安盟肉牛、肉羊、大米、羊草、設施農業、文化旅游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累計投入京蒙協作資金14.41億元。引進家禾米業、太偉集團等23家企業落戶興安,實現投資6.61億元。京蒙兩地共建產業園區12個,入園企業89家,累計投資19.48億元,年產值超過25億元。
走進位於北京市的興安盟生態農產品直營店,來自興安盟的優質農產品成了市民們爭相搶購的“香餑餑”。從“興安盟大米”到草原牛羊肉,從沙果干到林區蘑菇木耳,一排排貨架上整齊擺放的特色農畜產品豐富了北京市民的“菜籃子”,也鼓起了興安盟群眾的“錢袋子”。
近年來,北京市直採直購幫銷幫售興安盟農副產品價值32.42億元,興安盟農牧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源在興安——自然興安盟生萬物”及其廣告語“興安產、安心選”在北京市地鐵、機場、商超亮相,興安盟大米、興安盟牛肉等產品暢銷北京地區及全國各地。
在阿爾山鹿角灣溫泉度假營地,一排充滿現代感的房車錯落有致地鑲嵌在自然景觀之中,這些房車不僅成了營地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為游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住宿新體驗。
“這13輛房車不僅是京蒙幫扶資金的具體成果展示,更是鹿角灣溫泉度假營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阿爾山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虹表示,京蒙幫扶充實了營地的建設內容,為當地旅游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如今,夏季平均溫度為 20.9℃的興安盟成為眾多北京游客心馳神往之地,一場文旅合作浪潮也在興安盟和北京市之間悄然涌現。北京專家團隊指導阿爾山市編制旅游專項規劃等多個京蒙協作項目的成功實施,助力阿爾山市成功創建全區首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北京市也已成為興安盟重要的區外客源市場,近兩年每年吸引北京游客近50萬人次。
民生向暖 幫扶有溫度幸福有質感
近日,在扎賚特旗舉辦的2024年京蒙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上,49家企業為求職者提供了2500個就業崗位,其中有15家企業來自北京市豐台區,求職者姜興勃依托這一平台成功找到了一份計算機專業類的工作。
自京蒙勞務協作開展以來,興安盟已開展“十站巡回·送崗到家”等京蒙協作招聘活動,同時,依托京蒙共建產業園區、北京落地投資企業、京蒙協作項目等,讓更多興安盟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興安家政、突泉焊工等被評為自治區級勞務品牌。2021年以來,通過京蒙協作渠道實現就業3.65萬人,其中脫貧人口2.77萬人,切實鞏固了脫貧成果。
“在烏蘭毛都成立急救分中心的意義在於完善科右前旗基層急救體系,提升基層急救能力,使更多農村牧區群眾受益。”北京市海澱醫院心內科副主任、科右前旗人民醫院副院長耿學峰說。
去年12月,興安盟科右前旗充分發揮干部人才“組團式”醫療幫扶專家的作用,借助京蒙協作的技術力量,成立了興安盟首家鄉村急救分中心——科右前旗烏蘭毛都急救分中心,縮短了牧區居民突發心腦血管疾病和嚴重外傷的緊急救治時間。截至目前,共接診74人次,成功搶救69人,有效保証了邊境患者“黃金搶救時間”。
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人才作為支撐。自新一輪京蒙協作開展以來,興安盟充分發揮北京市教育、醫療、科技人才優勢,為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如今,43家北京醫療機構與興安盟29家醫療機構建立協作關系,北京市累計選派191名專家醫生開展支援指導,興安盟累計選派273名骨干醫護人員赴京進修學習。與此同時,為了使村裡娃能與大城市的孩子“同上一堂課”,北京市88所學校與興安盟151所學校形成結對關系,233名優秀教師到結對地區支教送學。
人才“破圈”攜手,“造血”與“輸血”並重。教育、醫療領域的短板得以有效補齊,農業產業發展也插上了科技翅膀。
金秋時節,興安盟水稻進入灌漿期,正孕育著豐收的希望。在北京科技力量的強大支持下,去年興安盟的水稻迎來了大豐收,扎賚特旗好力保鎮水田村水稻實收畝產高達761.5公斤,這是繼2022年興安盟水稻畝產743.5公斤后,再次打破全區水稻畝產紀錄。
近年來,北京市各類科技創新主體到興安盟共建科技創新平台100余家,興安盟33家企事業單位與北京市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科技合作40項。同時,興安盟在北京市成功舉辦2023年“前·海科技杯”創新創業大賽,成功召開“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興安盟科技成果推介會”,有力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蒙”有所呼,“京”必所應。在京蒙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這部京蒙協作的“交響曲”不僅奏響了山海情深的時代強音,更譜寫了新時代聚力合作發展的新篇章。展望未來,京蒙協作的畫卷將更加絢麗多彩,北京與興安盟人民的心將更加緊密相連。(記者 高敏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