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內蒙古民政系統運用大數據賦能社會救助更精准、更精細

2024年08月27日16:44 |
小字號

為了讓困難群眾申請社會救助更便捷高效,內蒙古自治區民政系統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賦能社會救助,用數據說話、讓信息跑路,為構建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體系提供了數據支撐。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對197.97萬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其中169.45萬人納入兜底保障范圍,有效解決了城鄉群眾現實困難,為維護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諧穩定,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發揮了重要作用。

“動態監測+分類救助”,構建梯度社會救助新格局

2023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通過動態監測+分類救助,構建梯度社會救助新格局,將專項救助由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拓展至低保邊緣和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形成分層分類、精准高效救助。建立內蒙古自治區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台,與醫保、教育、殘聯等部門建立救助信息查詢推送機制,形成“一戶(人)一條救助鏈”。強化低收入人口基礎信息錄入和動態更新工作,加大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數據比對,分類分檔設置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指標,動態掌握低收入人口就業狀況、家庭支出、困難情形等變化情況,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強化部門間協同配合,民政部門利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台為專項社會救助部門和單位開展救助幫扶提供信息查詢、需求推送﹔相關單位及時將救助幫扶信息反饋給民政部門。

“創新服務方式+夯實基層基礎”,推進救助質效“雙提升”

一是進一步完善服務類救助制度安排,加快推進服務類救助、政府救助+慈善幫扶試點建設,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為困難群眾提供精神慰藉、心理撫慰、照料護理等服務,形成救助服務多元供給格局,為困難群眾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救助幫扶。更好滿足困難群眾多層次多樣化救助服務需求,受益群眾近2.4萬人次。二是實施基層社會救助能力提升工程,推行“黨建+社會救助”,創新基層社會救助服務供給方式,將1.41萬名基層社會救助協理員與基層黨組織、社會工作者等力量有機融合,建立覆蓋城鄉、政社聯動的主動發現網絡,架起為民服務“連心橋”。三是聚焦打造“大愛北疆‘救’在身邊”救助工作品牌,持續開展救助領域“提能爭優、實干惠民”行動,引導困難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內蒙古救助通”推動救助事項“掌上辦、指尖辦”

內蒙古自治區按照一張網建設、一體化發展的思路,全面推廣應用“內蒙古救助通”,為全區社會救助改革創新裝上了“數字引擎”。“內蒙古救助通”涵蓋了簽署核對授權書、幸福清單、救助申請、進度查詢、資格認証、社會救助信息卡六大模塊,切實提高基層社會救助業務經辦能力,為出行不便、交通不暢、遠在異地、政策不熟、信息不通的困難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內蒙古救助通”實現了社會救助從申請、受理到核查、審核確認,全流程線上進行,為困難群眾提供了便利,讓救助群眾少跑路,實現社會救助事項“掌上辦、指尖辦”。在基層充分發揮村(社區)社會救助協理員作用,全面推廣“內蒙古救助通”小程序,幫助救助對象進行注冊和授權實現政策清單、幸福清單“一碼掃、碼上知”、救助申辦事項“加速跑、遠程辦”,全方位滿足困難群眾多方面需求。截至目前,全區145.1萬名救助對象完成“內蒙古救助通”注冊,139.4萬名救助對象已簽署授權書,4465人通過“內蒙古救助通”提交了社會救助申請。

下一步,全區民政系統將繼續加大橫向數據比對力度,實現與相關部門信息共享共治和互聯互通,使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畫像更加完善、救助認定更加精准。(王婕)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