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挖掘培育鄉土人才賦能鄉村振興

眼下,在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瑞秋農牧業專業合作社,挂袋木耳迎來採摘期。合作社理事長馬和平,帶著珠日根嘎查100余戶農戶採摘木耳,將數萬斤黑亮的干濕木耳裝袋發往市場。
近年來,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堅持將人才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因地制宜挖掘、培育鄉土人才,讓更多的“土專家”“田秀才”成為農村發展的帶頭人,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幫助農牧民增收致富。
田間地頭培育鄉土人才
馬和平是產業能人,還是盟級“曉景”式產業帶頭人培養人選。
2022年以來,扎賚特旗按照興安盟委組織部部署,認真實施了“曉景計劃”,旨在培育更多地“齊曉景”,助力農村牧區產業發展。通過加強教育培訓,實施建檔管理,分類對“曉景計劃”的骨干典型予以重點扶持。目前,該旗確定旗鄉村三級曉景式產業帶頭人培養人選283名,覆蓋每一個嘎查村。
培養人選確定后,扎賚特旗在旗、鄉逐級建立結對幫帶清單、產業扶持清單、培訓指導清單,對培養人選“1人制定1個產業計劃”“1人制定1套扶持措施”實施台賬式培養。串珠成鏈、連線成網,“曉景計劃”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激發了扎賚特旗農牧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青年才干挑大梁
在扎賚特旗音德爾鎮五家戶村,盟級“曉景”式鄉村產業發展帶頭人、扎賚特旗五家戶為民創收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春鳳也帶領村民賺了個“缽滿盆滿”。“加入王春鳳的合作社后,水稻銷售不用愁,收益有保障。”提到王春鳳,社員金連軍十分敬佩,加入合作社后,他家的水稻以每斤高於市場價格0.20元被收購,年銷售收入達60萬元以上。
“一個人富不算富,鄉親們都富起來才有意義!這就是合作社名字中‘為民創收’四個字的由來。”王春鳳說,目前她的合作社已有社員1000余人,經營著3000畝水稻,合作社申請了“糙米一號”“春鳳一號優米”綠色品牌,輻射帶動周邊農民9000余人。 像王春鳳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近年來,扎賚特旗委組織部在13個蘇木鄉鎮全部設立鄉土人才孵化中心,把嘎查村優秀青年農牧民集中起來統一培養,重點選拔35周歲以下的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人士、退伍軍人等優秀青年,為鄉村振興輸送青年人才。目前,全旗有1084名鄉土人才孵化中心學員,其中,黨員、預備黨員180人,產業致富能人334人。
“當前,鄉土人才已成為基層干部隊伍骨干力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穩步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打下堅實基礎。”扎賚特旗委組織部部長張旭東說。
讓更多人才回流農村
“我跟合作社合作已經三年,每年的土地都是由理事長柴衛中全程托管,給我們節省了成本,也帶動了我們的增收。”扎賚特旗音德爾鎮聚寶村村民萬慶軍說。
作為土生土長的扎賚特旗人,扎賚特旗保收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柴衛中從部隊退伍后就走向了社會,從事糧食貿易生意,后來聽說旗裡出台了能人返鄉的相關政策,就毅然決然地回到了家鄉巨寶村再次創業,2015年,他組織5戶親朋牽頭成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通過改變種植模式、科學精細管理、統一進行銷售,經過6年努力,發展成萬畝土地配套設施齊全、集中流轉、連片種植的現代化農業,每年帶動合作社成員人均增收3000元,提供長期就業崗位25個,季節性臨時用工200余人,人均增收5000元。
2022年以來,扎賚特旗將能人返鄉納入旗直部門、各蘇木鄉鎮推動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指標,極大地促進了在外能人、城鎮居民、干部職工、各類企業中的人才資源回流鄉村。目前,扎賚特旗返鄉能人庫入庫能人已達177人。(白玉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