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回民區:便捷就醫 讓健康福祉更有“醫”靠

“阿姨咱們現在轉診到自治區中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在回民區海西路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來自內蒙古自治區中醫醫院肛腸科的劉錫銓主任在出診時,詳細檢查了解患者具體情況,耐心對患者講解目前病情,並進行及時轉診。段阿姨今年七十歲,在參加老年人免費體檢的肛腸檢查中發現異常,得益於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海西路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立刻聯系內蒙古自治區中醫醫院肛腸二科主任劉錫銓進行復診,讓段阿姨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三甲醫院的“專家號”。
就“醫”更便利
在社區醫院為老人檢查眼睛。
小病小痛買藥輸液不用等﹔無需排長隊,社區就能拍CT,省時省力﹔年滿65歲的老年人免費進行體檢……這些年在回民區,社區醫院正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帶來的驚喜也接連不斷。
“我今年68歲了,每年都會來咱們海西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檢一次,這裡不僅中、西醫專家多,醫療設備先進,醫生護士也都服務熱情周到,讓我們老年人心裡暖暖的。”家住溫馨家園的劉阿姨在醫務人員的指引下,按照項目順序逐一登記體檢。“我每年都會來參加體檢,有了這層保障,很多疾病可以第一時間發現。”
為更好地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要求,落實老年人健康服務項目,回民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全年度免費體檢服務。體檢項目包括為老年人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中醫辨識等常規檢查,以及血尿常規、空腹血糖、肝腎功能、血脂四項和心電圖、腹部彩超、胸部正位片的輔助檢查。體檢完成后,醫務人員還會根據老年人的身體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健康飲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做出健康指導。
走進通道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時,CT室的門正緊閉著,上面紅燈亮起,提示裡面有患者正在進行CT檢查。
近期呼吸道疾病高發,因為咳嗽、胸悶前來就診的患者也比較多。李大爺前幾天有些咳嗽、咳痰,還伴有胸悶、胸痛。醫生問診后,建議他進行CT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左側肺炎。
一位患者表示,“大醫院確實好,但大醫院的排隊實在太長了,有時候預約做CT排號得等一兩天,現在在社區就能搞定,不用跑來跑去的,方便多了”。
談到住院,很多人都以為得到大醫院,其實在海西路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有住院部,目前開放床位30張,設有康復大廳、護士站、醫生辦公室、病房、搶救室、獨立衛生間、洗浴間、餐廳等區域,住院部實行中西醫結合治療,以中醫藥為特色,提供中西醫結合治療。
住在附近的楊大爺因常年患有“痛風史”,得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有中醫理療,在家屬陪同下,辦理了住院手續。住院后,根據楊大爺的病情,進行膝關節推拿、拔罐、針刺等治療。雖說收治的患者大多以輕症為主,但海西路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部為每一個患者檢查時依然會仔細問診、查體。社區醫院保障居民能夠就近就醫,有效緩解了二三級醫療機構住院病房的接診壓力,讓上級醫院能騰出床位,收治情況更緊急的重症、危重症病人。
同時,回民區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快提升基層兒科服務能力,按照60%以上的醫療機構開展兒科門診服務的要求,海西路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道街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光明路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開展了兒科門診服務。
“聯”系更緊密
為患者量血壓。
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是廣大患者朴素的心願。近年來,回民區通過分級診療號源下沉、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等,醫療衛生工作逐步實現重心下移、資源下沉,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了群眾就近享有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
2024年,回民區醫院積極與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開展合作,利用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的優勢,聯合病房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托管、回民區醫院共同建設運營,開展呼吸、內分泌、心血管、神經病學、康復醫學等診療業務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及護理服務。通過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上下轉診綠色通道、專家會診等聯合影像、聯合檢驗實現上下檢查聯動,二級醫院開單,三級醫院綠色通道檢查,提升患者的醫療體驗和診療效果。
家住祥和一區的楊阿姨時常感到頭暈,血壓控制不穩定,調整藥物治療后頭暈也不見好轉。早上九點,她來到回民區醫院,在這裡出診的是內蒙古醫科大學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賀娟。“家門口就能挂‘專家號’,看病越來越方便。”楊阿姨高興地說。
近年來,回民區聯合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以號源下沉為抓手,推動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預留部分門診預約號源下沉至回民區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並將出診信息公布至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公眾號挂號平台,群眾可自行挂號后前往回民區醫院及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隨著分級診療號源下沉合作科室逐漸擴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就診人數也在不停增加,一些有需求的、診斷不明確的、慢性病出現病情變化的居民也更願意首診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體”驗更滿意
滿足群眾就近醫療服務。
“我歲數大了,上下樓不方便,你們能特意來我家裡給我檢查身體,真是太好了!”對於高齡且身患疾病的老人來說,出門體檢可以說是“老大難”問題。
回民區積極推進醫養結合,鼓勵基層醫院為社區老齡、重病、失能、部分失能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定期體檢、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社區護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務,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社區、居家養老結合。
回民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按照專科醫師、公共衛生醫師、社區全科醫生、社區護士組建了77個家庭醫生團隊並將上級醫院納入到簽約團隊中,按照《呼和浩特市家庭醫生簽約實施辦法》要求,細化、實化簽約服務相關技術規范、服務流程和服務標准等制度,與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系,為老年人提供連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
家庭醫生團隊對高齡、長期臥床、行動不便的老人及特殊人群等開展入戶體檢服務,切實解決他們“出門難”“看病難”等問題,用實際行動關愛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入戶體檢前,工作人員會提前通過電話與老年人預約好上門體檢時間並告知體檢前的注意事項。體檢結束后,醫務人員還會根據體檢報告,有針對性地對居民開展健康指導,切實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優質醫療資源讓患者“看好病”,優質就醫體驗讓患者“好看病”。回民區堅持在發展中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推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聚焦醫療服務質量提升,為群眾傾心打造更優質、更便捷、更高效的醫療環境。(費娟)
來源: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