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回民區:農文旅融合 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悠久的歷史,留下了眾多的歷史遺存和多元文化痕跡﹔豐厚的文化底蘊、多彩的自然景觀、富集的旅游資源,為農文旅游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回民區立足資源稟賦,推出了一系列滿足市場需求、富有地域特色的農文旅產品,旅游消費潛能持續釋放。
深挖資源稟賦 凝聚發展優勢
段家窯宇生樂谷豐農業產業園內種植的五彩小菊。
近日,位於回民區段家窯宇生樂谷豐農業產業園內種植的五彩小菊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盛花期,成片的五彩小菊競相綻放,形成了一片色彩斑斕花的“五彩菊海”,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前來觀賞。
內蒙古宇生樂谷豐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回民區以市場化運作模式對閑置資源進行盤活,打造的集科技農業、花海觀賞、休閑採摘、康養研學、觀光露營等於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現代農業示范項目。走進園區,映入眼帘的是7000平米的數智草莓植物工廠、花海以及一個個獨具風格的“彩繪”果蔬大棚,讓人不由得眼前一亮。
“這裡主要種植的是五彩小菊和時令蔬菜、瓜果等,今年,我們重點建設了數智草莓植物工廠,以科技創新賦能農業發展,打通草莓行業、菊花產業的農文旅產業壁,催生農業產業新模式、新業態,著力構筑具有呼市特色的高能級智慧農業示范平台。預計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產值達到1000萬元。”回民區農牧水利局局長尹睿介紹說,在這個集現代高科技農業、休閑採摘、康養研學、觀光露營於一體的現代田園綜合體裡,人們或漫步在田園鄉間小路,感受久違的童年生活,或相約親朋好友來採摘蔬果、燒烤露營,零距離感受大自然的寧靜與舒適。
回民區境內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有風景秀美的井爾梁高山草原、歷史底蘊豐富的烏素圖國家森林公園、趙長城遺址等,轄區內大青山自然風景區植被完整、森林茂密,既有國家保護樹種,亦有大量的經濟植物,還有種類較多的野生動物。
近年來,回民區依托大青山綠色生態帶及前坡林果資源和“杏塢番紅”歷史文化的人文優勢、自然資源優勢,立足“一橫兩縱三片區”規劃布局,緊緊圍繞“文化旅游特色發展城區”發展定位,以萬畝杏園綜合體為核心,突出烏素圖“大杏”品牌效應,不斷拓展融合歷史訪古、民俗採風、紅色研學、自然教育、景觀風貌、戶外露營、運動拓展、鄉村旅游等不同特色的旅游資源,用精彩的文化活動、優質的文旅項目,走出一條以全域旅游為引領、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特色的旅游發展新路徑,形成由東到西12公裡、50余家獨具特色的農家樂為末梢神經的的生態旅游帶,探索出“種植+觀光+休閑+民宿+露營”的多元化特色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打造農文旅品牌 推動深度融合
東烏素圖村——杏花谷。
在東烏素圖村,欣賞夏日的鄉野風景,感受“紅杏遺村”的歷史文脈﹔走進田園農家,品一品“地道”的農家飯菜,體驗採摘樂趣﹔來3A級景區杏花谷,於“杏花微雨”中來一場露營燒烤,盡情享受晚風吹拂……每到旅游季節,回民區的田野鄉疇,游人如織,豐富的文旅產品和服務供給,滿足了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
繼攸攸板鎮入選第二批自治區鄉村旅游重點村鎮之后,回民區成功打造了段家窯網紅涂鴉村、一間房文化創意研學產業園,“杏福樹下”品牌也成為回民區農文旅融合新名片。國家4A級景區莫尼山非遺小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和“首批自治區級非遺特色村鎮”。改造升級東烏素圖村,打造了幸福泉、古樹廣場等4處網紅景點。盤活140畝古杏園打造杏花谷,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推出6條精品旅游線路,一村一品、串珠成線、連線成面的農文旅產業發展局面初步形成。
今年,回民區以‘回’空間為核心,重點實施了西烏素圖藝術村建設,策劃打造畫板雕塑、泉水、風鈴樹等11個節點,點綴6處牆體彩繪,增設13處景觀小品。並引入社會資本,建設佔地2346平方米的烏素圖創意展示中心。還以“藝術+鄉土”為主題,通過院落租賃的方式,引入藝術類工作室、民宿、餐飲等多個業態,盤活閑置民宅35處,創造就業崗位200余個,讓“閑置地”變“生財地”,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探索出了藝術賦能鄉村振興、藝術創新助推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好的生態、濃郁的藝術氣息、豐富的歷史人文印記……走進“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回民區西烏素圖藝術村,放眼望去,不論是牆頭還是轉角的景觀中,隨處可見綠水青山中透露的“藝術”氣息,如同一幅美麗的油畫。在這裡,農文旅融合形成的生活美學吸引著廣大市民紛至沓來。
“比起去熱門景區,就近選擇特色鄉村能讓假期更輕鬆。”周末,帶著家人在西烏素圖藝術村“打卡”的張靜說,每個主題都有獨特的韻味,無論是玩游戲還是安靜休憩,都非常好。
一排排各具特色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一個個鄉愁脈脈的美麗鄉村游人如織、一顆顆飽含希望的良種開花結果……如今,在回民區,以“吃住行游購娛”的全業態配套,打造游樂觀光的一站式復合型農文旅景區,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盡享“詩與遠方”。
“夜”態上新 升級文旅消費新場景
“潮玩”轉角巷—帶火“夜經濟”。
燈火璀璨的店鋪、色香味俱全的各類小吃、動感十足的文藝演出、熙熙攘攘的人流……每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回民區中山西路的“轉角巷潮玩步行街”都是熱鬧非凡。許多外地游客和市民來到這裡,賞夜景、逛集市、看演出、享美食……
領略完轉角巷的“時尚、潮玩”,沿著霓虹閃耀的中山西路一路向西,便來到了久負盛名的回民區寬巷子美食街。
回民區餐飲業態豐富,寬巷子作為回民區重要商業街區之一,已有百余年歷史,承載著首府數代人記憶深處的味道,見証著回民區人文社會的變遷,既連接著現代商業繁華,又貫穿著市井街巷煙火。
漫步在回民區寬巷子美食街內,不僅能夠品嘗到醬肉、熏雞、稍麥、羊雜碎、油香、馓子麻葉、稀果子干兒等最原汁原味的特色美食,還能夠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茶湯”和百年老店裡的歷史記憶。
作為首府市民夜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回民區用豐富的業態和多元的經營方式詮釋了夜間消費的含義。通過“IP打造”和“商業業態”結合,以“首店經濟、夜色經濟、停留經濟”三大經濟發展模式,打造文商旅高度融合的區域性消費平台,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層次、品質化的消費需求。
夜色中的青城公園。
今年,回民區還通過升級改造傳統街區、創新發展潮玩街區,創新性打造了一批代表回民區形象的“夜間名片”。通過“以空間資源引入社會投資進行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創新性打造中山路步行街新場景,引進跨境電商新業態,探索新華MALL國風動漫新模式。優化設計、串聯打造“夜游、夜娛、夜宵、夜購”精品線路,擦亮“夜游回民區”品牌,讓“夜經濟”成為助推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以文化活動、文藝作品、非遺展示等為載體,通過舉辦“杏花節”“採摘節”“豐收節”“冰雪節”“非遺日”等形式多樣的節慶活動,將地方特色風土人情融入旅游發展中,運用產品故事講解、旅游營銷、直播帶貨等方式,把農特產品培育成有設計感、有情懷的品牌文創,不斷增加消費者在鄉村文旅中的“沉浸感”“認同感”“獲得感”……僅今年上半年,回民區舉辦各類文體活動216場,累計接待游客2361.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86億元。(張伯君、李珍)
來源: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