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新”密碼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2024年8月23日,第三屆包頭創新發展獎頒獎活動舉行。包頭又一次以城市之名予以企業家最高禮遇,讓創新創業者站在了這座城市最耀眼的C位。
時間回到15年前的這一天——
2009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包頭視察,對包頭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作出了“一個創新、三個實現”的重要指示,確立了創新在包頭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首要地位。
無愧歷史使命,不負時代重托。多年來,包頭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2023年,包頭市將每年8月23日設立為“包頭科技創新日”,將8月23日所在的周設立為“包頭人才周”。
以城市的名義向企業家致敬,向科技創新禮贊。包頭用實際行動釋放著這樣的信號——在這片土地上,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躍遷 新賽道上跑出新速度
曾經,包頭創造了“中國第一輛坦克”“第一門高射炮”“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核燃料”的傳奇。如今,包頭正用中國式現代化答卷續寫著“動能轉換”“精彩蝶變”的華章。
創新,是深植於這座城市基因裡的密碼。新中國成立后,包頭就依托資源富集優勢開啟了創新創業之路。新時代、新征程,面臨轉型重構的重大課題,這座老工業城市沒有沉淪於“船大難掉頭”的困局,而是將挑戰化為機遇,緊抓新風口、逐浪新賽道,搶灘布局、突圍躍遷。
2022年,包頭喊出要“回到歷史最高水平,重振包頭雄風”。2023年,包頭市委、市政府以“一號文件”形式出台《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不僅再次強調了創新之於包頭的重大意義,而且更進一步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點任務和奮斗目標。
聚焦“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綠色硅都”,全力打造旗幟型產業集群﹔挖掘陸上風電裝備、先進金屬材料、碳纖維及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重卡及配套、氫能儲能產業發展潛力,加快打造重點戰新產業集群……藍圖繪就,號角吹響,全市上下以真抓實干、善作善成的實際行動,蹚出一條“新”路子。
2024年,包頭更是把“新質生產力”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詞。“鋼老大”在轉型求變中煥發新活力,“兩個稀土基地”建設重塑產業新版圖,“世界綠色硅都”能級全面提升,T1000級高強度碳纖維實現產業化,氟材料起步即加速向“世界級產業”邁進,第四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開啟新“鋁”程……
敢於創新、勇於創造的精神血脈迸發出強勁的發展活力——2023年,全市GDP總量達到4263.9億元、增長10.2%,在全國百強城市中增速位列第一,總量前進了9位。2024年上半年,包頭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252.3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全區第一,在全國百強城市中保持第一。在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中,在未來產業培育探索中,包頭跑出了經濟加速度。
賦能 科技創新點燃新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杠杆,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包頭謹記囑托,抓住“牛鼻子”,全方位構建創新生態,以科技創新支撐新型工業化、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為此,今年一開年,《2024包頭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便提出了培育高水平創新主體、建設高能級創新平台、推進高效能研發轉化、健全高品質創新生態、構建高層次人才體系的目標任務。
今年以來,包頭市爭取上級科技專項資金2.75億元,用於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引導、重大專項項目建設﹔爭取自治區創新型中小企業獎勵資金1600萬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獎勵資金700萬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3400萬元,鼓勵引導企業加大工業領域科技投入。
在這樣的“硬核”保障下,全市支持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繼續創建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支持2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對標提升,實施國家、自治區級科技項目32項,支持9家實驗室通過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48家企業獲批自治區企業研發中心。開展“挖礦找寶”大起底行動,梳理征集科技成果631項,建立項目庫面向全市開放。累計培訓企業400余家,組織150家企業申報2024年第一、二批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認定自治區科技領軍企業6家,居全區首位。推薦10人申報國家級各類人才計劃。
不斷完善的科技創新生態,點燃了發展新引擎。
“國內首創!百米吊車遠程集控項目落地包鋼”“北方股份首台120噸級純電動電動輪礦用車下線”“包鋁新能源項目首台風機吊裝成功”……一個個科創成果從生產一線涌現。
上交大、北科大等區外高校來包開展項目路演,發布前沿科技成果264項,達成合作意向25項﹔“浙江大學—包頭硅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北京化工大學—包頭低碳技術及先進材料協同創新中心”實質化運行……各方科研勢能因創而聚,向新同行。
科技創新,已成為包頭的最新動能,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迭代升級、新興產業搶灘佔先、未來產業破冰布局,贏主動、贏優勢,再創這個老工業基地的新傳奇。
爭先 “兩包”服務孕育新精彩
明陽,帶著“南據廣東,北據內蒙古”的戰略雄心踏風而來。一個產業鏈最完整、產業配套最齊全、輻射帶動力最強的全國最重要的陸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正在強勢崛起。
光威,首次走出創業之地向外拓展,便選擇與包頭攜手“碳”路未來。萬噸級碳纖維產業化項目落地,填補了內蒙古碳纖維產業化領域的空白。
臥龍,將發展永磁電機的“制勝之鑰”落子包頭,致力與這片充滿“稀”望的熱土跨越山海、相依共生、攜手共贏。
……
近者悅,遠者來,何以包頭?答案就在“包你滿意”“包你放心”營商環境中。
2021年包頭市創新性提出打造“包你滿意”營商環境品牌,2023年又升級“包你放心”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
“政商懇談早餐會”“我為企業找市場找訂單”等頂層服務機制設計,用一座城的誠意竭盡所能為企業解難題,以一座城的禮遇讓企業家滿意。
“一窗式受理”“六優兩減”“辦不成事反映窗口”“12345企業專席”“‘高效辦成一件事’13個服務套餐全面落地”“一體推進城市燃氣、供熱等四類管網更新改造”……舉措亮點頻出,細節更新跟進。
構建西部地區首個法治化營商環境指標評價體系,組建稀土和硅產業鏈“法務聯盟”,深入開展企業“法治體檢”……更有《包頭市優化“包你放心”法治化營商環境十五條措施》《包頭市法治護航創新十條措施》,為企業保駕護航。
不斷創新的服務和保障舉措,激發著各類市場主體干事創業的熱情,吸引著各地龍頭企業接踵而至。打破國外壟斷,國內首個,全國規模最大,填補自治區空白,革命性替代……一個個“高大上”的項目正在包頭的版圖上拔地而起,連點成線、集聚成勢,彰顯著再創歷史最高水平的無限精彩。
又到一年“花開”時。第三屆包頭創新發展獎頒獎活動如期舉行,獲獎企業作為“英雄團隊”和“功臣個人”的代表,齊聚在這個包頭專門為他們設立的盛會。鮮花、掌聲和聚光燈,講述著他們創新創業的經典傳奇,演繹著他們與包頭相伴共生、共奏高質量發展時代最強音的努力。
以創新驅動凝聚光榮城市重振雄風、再創輝煌的磅礡力量——包頭,正在用“創新”密碼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乘勢而上、加壓奮進,努力走出老工業基地創新發展的新路子,為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貢獻包頭力量。(記者 郭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