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錦后旗:“陝壩大媽”志願服務隊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在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有一支叫“陝壩大媽”的志願服務隊,她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志願服務的真諦,奉獻點滴愛心,傳遞溫暖力量。
“小丁,你們房頂修好了吧?不漏雨了吧?”
“楊阿姨,上次您和社區聯系完后,社區很快派人來修了,不隻給我們修了房頂,還在院子裡安了排水篦子,現在房頂不漏了,院子裡也沒積水了。”
這樣的日常對話,是“陝壩大媽”幫幫團與群眾之間深厚情感的縮影。每當有群眾遇到困難,無論是房屋修繕、排水問題,還是其他生活瑣事,“陝壩大媽”們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用她們的愛心和行動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為了更精准地對接群眾需求,“陝壩大媽”幫幫團根據轄區內1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設立13個“大網格”,又根據246個小區、平房區設立相等數量的“小網格”,利用271名“陝壩大媽”創新性地構建起“大網格+小網格”的網格化管理模式。通過“各族群眾點單、社區黨組織下單、‘陝壩大媽’網格員接單”的模式,大媽們能夠迅速響應群眾需求,提供點對點的志願服務。這種高效、精准的服務方式,不僅解決了群眾的實際問題,也進一步加深了鄰裡之間的情感聯系,促進了民族團結。
“端午節那天,‘陝壩大媽’們組織大家一起包粽子,一起唱歌跳舞,可紅火了。”陝壩鎮西環社區居民吳秀英說。
除了日常的志願服務活動外,“陝壩大媽”幫幫團還注重通過文化活動來增進民族團結。她們利用社區文化陣地,組織各類文體活動,如“民族團結情·鄰裡一家親”互嵌式文體娛樂交流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各族群眾歡聚一堂,共同包粽子、唱紅歌、寫對聯,享受文化帶來的樂趣和和諧。通過這些活動,“陝壩大媽”幫幫團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鄰居們,明天早上不用上班的人早點起來,咱們趁涼快,把小區的衛生死角清理一下好不好?”“陝壩大媽”成員張霞在祥和小區裡挨家挨戶動員道,“天氣越來越熱,不把環境衛生搞好,小區裡散發各種異味不說,蠅虫也會聚集,大家誰都不舒服。”在她們的帶動下,各個社區的居民積極參與其中,共同清理小區垃圾死角,不僅改善了小區的環境面貌,也增強了居民的環保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多虧‘陝壩大媽’張霞她們來入戶動員,召集了這麼多人把小區的垃圾死角清理得干干淨淨,看著也舒服。小區是大家的,以后我們也要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共建美麗家園。”祥和小區居民張女士高興地說道。
“陝壩大媽”幫幫團堅持以各族群眾需求為導向,豐富載體活動,推動服務見效。開展民情每日一巡查記錄,信息每周一交流採集,重要事項每月一小結辦理的“三個一”活動,通過日常對所負責的網格“人、情、地、事、物、組織”等基本情況進行走訪、了解、登記、核對,全方位掌握居民小區、特殊人群等基礎信息,及時反映和協調居民各方面訴求。
不久前,陝壩鎮西環社區雅馨苑小區的住戶因為廚房共用污水管道破裂,和物業相關負責人起了不可調解的矛盾,一時間,誰也不肯妥協和讓步。“陝壩大媽”郭君了解這一情況后,第一時間入戶走訪,先站在物業的角度,挨家挨戶地向住戶居民講解物業法規,又站在住戶居民的角度,向物業提出問題和訴求。最終,矛盾糾紛得以順利解決。
“陝壩大媽”幫幫團的故事在杭錦后旗傳為佳話。她們用實際行動真正踐行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服務零距離、民族一家親”的核心理念,進一步激發了廣大黨員和各族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熱情與決心。讓民族團結之花在廣袤的大地上處處生根發芽,常開長盛,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記者 圖古斯畢力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