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赤峰

產業因路而興 鄉村因路而美 生活因路而富

鄉村路“串”起美好生活新圖景

2024年08月19日10:3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美錦線成為馬鞍山村“致富路”。記者 馬駿馳 攝

游客在砬子溝村歡聚。記者 馬駿馳 攝

美林鎮赤鬆茸豐收了。記者 馬駿馳 攝

砬子溝村農家院。記者 馬駿馳 攝

7月中旬,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馬鞍山村的大美馬鞍農家院接待了40多位來自山東的游客。

這家山裡的農家院如此興隆得益於一條路——美錦線。該公路錦山至恩州段改建於2018年,恩州至平庄交界於2019年進行了路面大中修。全線為瀝青混凝土路面,按三級公路標准設計,路線全長90.219公裡。公路穿越河南街道、西橋鎮、乃林鎮,途經馬鞍山村等十幾個行政村。

“咱這生意能火起來,多虧了這條路啊!”大美馬鞍農家院負責人王子成說,“沒修路之前這邊都是砂石路,村民想發展產業很難。四好農村路美錦線修在了我們村民的心坎上!”

據王子成介紹,自從有了美錦線,不僅村民上下山方便了,而且來這裡的游客多了。“我農家院的生意也跟著火了。一年能接待6萬多人,年純收入接近50萬元。”

王子成的農家樂還帶動了十幾位村民就業,來農家樂打工的村民按崗位每月分別能拿到3000元到1萬元的薪酬,這些村民認為能在家門口就業是件很不錯的事。

如今,依托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生態,村裡建起了15家農家樂和民宿。除了摘農家果、吃農家飯、住農家院,當地品種豐富的農副產品也有了更多銷售渠道,榛子、蘑菇和鬆茸等山貨在家門口就能銷售出去。

產業振興,交通先行。馬鞍山村周圍都是山,是名副其實的深山溝裡的小村庄。曾經,這個小村庄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山勢陡峭、耕地資源少,村裡沒有像樣的產業,村民過著“一把鋤頭二畝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收入一直上不去。

當地盛產山葡萄,然而由於交通不便,山葡萄一度很難運出去。近年來隨著農村公路的建設,道路直接通到了老百姓的家門口。得益於美錦線,馬鞍山村在山溝裡建起了葡萄酒廠。

“10年前,盡管我們企業釀酒技術很先進,距離馬鞍山山葡萄種植地也很近,但交通不便,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通過近年來的不斷建設,馬鞍山村沿線道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不斷完善,我們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頭作用,與馬鞍山村和馬鞍山羊場共同成立了喀喇沁旗秀美馬鞍採緹葡萄農業合作社,並簽訂長期收購合同,以每斤高於市場價格0.5元收購,為馬鞍山山葡萄種植戶每畝直接增加收入1000元。”內蒙古弘坤蒙野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許鑫陽說。

如今,馬鞍山村一半以上的農戶種植了山葡萄,全村種植山葡萄3500余畝。依托馬鞍山區域良好的葡萄酒產業基礎,該村引入了集山葡萄觀光、山葡萄飲品開發、紅酒生產銷售、紅酒文化展示等為一體的蒙野紅酒庄園,進一步豐富了旅游業態。

馬鞍山村從昔日默默無聞的貧困小山村搖身變為“中國最美鄉村”“國家森林鄉村”“全國旅游示范村”,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景點,每年旅游接待人數超過20多萬人。2023年底,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83萬元。

一條條農村公路,不僅提高了貨運往來的速率、串聯起沿路不同的風景,更吸引著各地的游客欣然穿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

“我比較喜歡這種建在半山腰的房屋,白牆灰瓦、周圍綠樹掩映,有點歸隱的感覺。”天津游客李娟來到喀喇沁旗王爺府鎮砬子溝村說。

除了鄉村美景、自然風光,砬子溝村農家樂的王府土窯烤肉也以其獨特的烹飪方式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打卡”。

村級路長、砬子溝村黨支部書記林海升說:“2018年縣道186陳砬段開始建設,2022年建成通車。這條縣道從最初的小土路發展成水泥路再到如今的柏油路,直接接通大廣高速,是我們的‘振興路’!建成通車后,每年臨近‘五一’假期,客房就已經全部預訂出去了,來自北京、天津、山東、河北等地的游客不僅對王府土窯烤肉贊不絕口,對本地的山野菜也青睞有加。”

砬子溝村地處大山腹地,以前村內大多是土路、砂石道路,交通運輸不便,農畜產品銷路不暢,導致經濟發展緩慢。

近年來,喀喇沁旗逐年加大對通鄉主干道路和自然村(組)道路的建設力度。交通項目建設有力助力鄉村振興,王爺府鎮硬果番茄等特色產業運銷能力迅速提升。同時,依托王府土窯烤肉傳承地和發揚地優勢,鄉村旅游產業迅猛發展。

截至目前,王爺府鎮集中建設了10個千畝以上硬果番茄種植園,覆蓋全鎮23個行政村,種植戶4750戶。全鎮累計發展冷棚硬果番茄3萬畝,輻射帶動周邊5個鄉鎮發展3萬畝。喀喇沁旗年產優質番茄近60萬噸實現產值30億元。

依托通暢的農村公路,從事王府烤肉的農家樂增長了20余戶,其中五星級鄉村旅游接待戶1戶、四星級鄉村旅游接待戶3戶。

砬子溝村年均接待游客達到4萬人次,產品助民增收1000萬元以上,輻射帶動周邊6個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30萬元,每年安置當地貧困群眾就業15人。

產業因路而興,鄉村因路而美,生活因路而富。同樣依托這條縣道186而產業興旺的還有西南部的美林鎮。大廣高速自東向西穿鎮而過,與存金線、天旺線、旺按線交匯於鎮內。

這裡旅游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美,雨水充沛,森林覆被率達86%,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且境內野生食用菌種類多、產量大,還有近20年的人工栽培歷史,產業鏈基本完備。

“縣道砬子溝段旅游公路與山戎部落旅游路接通后,我也跟著受益。”美林鎮東局子村的張永華說,“2013年華盈種植合作社成立,我擔任理事長,主要經營范圍是種植、收購、加工、銷售林下食用菌赤鬆茸。以前去砬子溝線村庄及寧城縣附近採購菌料、收購赤鬆茸走一趟需要花費2個小時,現在隻需要40分鐘。不僅如此,這條路互通后,也方便了大家自駕游,游客量驟增,經常有游客來我這採摘、購買赤鬆茸,每年我也能增收5到6萬元。”

“我們升級改造農村公路的目標,不僅僅是提升鄉村路,更是要發展旅游路、支持產業路,通過升級改造,我們鎮農村公路不僅連接了各個自然村組,還將林下種植基地、山戎部落、美林谷等重點景區緊密串聯,為村民出行、農產品運輸及旅游發展都提供了便利,也極大地拉動了美林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鄉級路長、美林鎮鎮長張明旭說。

修好振興路,連通千萬家。近年來,喀喇沁旗按照“公路+”模式,把農村公路建設與鄉村振興、農村產業發展、旅游資源開發、生態保護相結合,實現農村公路由“線”成“網”、由“通”向“好”,真正成為引領美麗鄉村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和保障。2014年以來,喀喇沁旗累計投入各類資金21.74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769公裡,全旗農村公路總裡程達1360公裡,佔公路總裡程的80%。

目前,全旗已成功打造美錦線、宮馬線、牛大線、錦南線、小大線、赤按線6條“四好農村路”示范路,共333.798公裡,佔農村公路總裡程的33.1%。

喀喇沁旗成為全國第一批,也是赤峰市第一個“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修建一條公路,串聯一路風景,帶動一片產業,造福一方百姓。農村公路的建設,為喀喇沁旗產業發展提供了便利,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村裡的路更寬更平坦更好走,村子也更美,我們有了自己的產業,日子越來越甜。”當地的村民這樣說。(記者 張慧玲 高慧)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