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畜牧業轉型升級守護草原最美底色
秋日的興安大地,綠浪翻涌,草香扑面。草原不僅是維系生態平衡的重要屏障,更是興安盟農牧民賴以生存的綠色家園。然而曾幾何時,隨著草原畜牧業的快速發展,草畜矛盾日益凸顯,轉型升級成為擺在興安盟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近年來,興安盟把轉變草原畜牧業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在生態增綠、產業增效、群眾增收之間探索最佳結合點,積極探索畜牧業轉型升級之路,一系列創新舉措與保護政策相繼落地,不僅減輕了草原壓力,更實現了修復有力、保護有效、利用合理、產業振興的新格局。
走進扎賚特旗巴達爾胡鎮烏都岱嘎查蒙特牛種畜繁育中心,一排排現代化牛舍整齊排列,工人正開著撒料車穿梭在廊道間,為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肉牛投放草料。
“我們通過牲畜改良加科學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品種質量,解決草原過牧問題,最終實現草原健康、牛羊健壯、牧民增收的目標。”華晟農牧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畜牧部負責人華勇說,該基地是集肉牛養殖、飼草儲運、有機肥場為一體的綜合性項目,通過代養分紅、群眾聯戶養殖、村企互利三種模式,保障養殖量增加的同時草原不過載。預計到2025年,該基地可為當地養殖戶提供系譜完整基礎母牛約4000頭,讓60萬畝草場得以休養生息。
在興安盟,舍飼圈養早已不是新鮮事。通過“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農牧戶”的利益聯結方式,這裡的畜牧業實現了“統養共富”。除此之外,興安盟還創新推出了“代養、寄養分紅”“聯戶合租合養”等模式,如果養殖戶不具備養殖條件,可以將基礎母牛委托給養殖企業或合作社代養,並通過擴繁、盈利和分紅的方式讓養殖戶“坐享收益”,真正實現了輕鬆養殖、紅利共享。
在科右中旗高力板鎮賽罕道卜嘎查,肉牛改良成了這裡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這幾年,嘎查改良員敖富裕利用優質凍精技術,成功培育出一批批生長快、抗病強、價值高的牛犢,帶動了周邊400余戶農牧民參與改良,改良肉牛近1萬頭。
賽罕道卜嘎查村民維山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我家70多頭肉牛都進行了改良,每頭牛犢能多賣1000元到2000元。”說起肉牛改良后的變化,維山滿臉喜悅。
近年來,興安盟積極引導養殖戶更新本地養殖品種,快速推進劣畜換優畜,通過引進優質基礎母牛、改良西門塔爾健康基礎母牛等方式,不僅提高了養殖效益,更減輕了草原載畜壓力,讓草原上的肉牛產業煥發了新生機。
“搬到產業園后,場地變大了,生產設備更先進了,不僅產量增加了,產品種類也豐富了,目前我們日用鮮奶量達1000斤,年收益在20萬元左右。”在科右前旗傳統奶制品產業園內,濃郁的奶香與現代化的生產設施交相輝映。園區入駐企業塔林希莫乳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邰巴根那一邊熱情地端上來剛制作好的奶皮子讓大家品嘗,一邊介紹說。
這裡不僅是奶制品的生產基地,更是鄉村振興的示范窗口。2023年5月,科右前旗成立傳統奶制品產業園,4家傳統奶制品手工坊和生產企業入駐園區。目前,產業園年加工鮮奶800噸,純收入達280萬元。統一標准、委托加工、品牌營銷、鄉村振興和文化旅游相融合等方式,實現了奶制品產業的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同時,產業園還與全旗27家傳統手工作坊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解決了傳統奶制品小作坊“散小弱短”的問題。
以科右前旗為例,在保持草畜平衡的基礎上,興安盟積極探索“奶養加”一體化模式,讓養殖戶、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受益。通過開發奶食品加工,轉變飼養方式,推動中小奶畜養殖場與加工作坊建立穩定、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此外,在北京市海澱區的幫扶下,科右前旗還建立一套獨特的經營模式:將在科右前旗生產加工的農畜產品拿到北京存儲,實現銷售直供,隨時配送。這一模式不僅縮短了產品從牧場到餐桌的距離,更讓牧民通過優化養殖模式,實現了經濟收入穩步增長。
散養轉舍飼、劣畜換優畜、牧戶變商戶……一系列變革的背后是興安盟畜牧業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如今,興安盟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不斷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步伐,著力調優畜牧業結構和布局,因地制宜大力推進規模化、標准化養殖。在提升畜牧業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同時,推動草原休養生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創建國家級現代畜牧業試驗區注入新活力。(記者 高敏娜 通訊員 張偉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