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內蒙古烏蘭察布:聚焦“五個強化” 全力推動養老服務提質增效

2024年08月14日15:56 |
小字號

烏蘭察布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老齡化程度最深的盟市,也是全國人口深度老齡化Top50城市中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上榜城市。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著力破解農村養老服務難題,烏蘭察布市在全國率先打造“互助幸福院”,實行“集中居住、分戶生活、自我保障、互助服務”,目前已入住近6萬名農村老年人,約佔全市農村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

2022年以來,針對全市農村老齡化日益嚴重、地方財力有限等實際困難,烏蘭察布市進一步創新“互助養老”模式,確立了“‘三改三修’建中心(站)、‘五化’同步強服務”的發展思路,即推動水沖廁所、清潔能源、適老化改造,對破損的房屋、道路和院落進行維護修繕,因地制宜建設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中心(站),推動服務區域化、管理一體化、運營社會化、體系標准化、醫食普及化,實現農村養老服務在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上全面轉型升級。

強化組織領導,構建全市養老服務上下一心、協同發力的良好格局

烏蘭察布市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養老服務工作,系統謀劃互助幸福院建設運營和提檔升級工作,市委五屆五次全會和五屆七次全會分別提出“加快互助幸福院配套設施改造”、“擴面實施農村幸福院‘三改三修’提升工作”,2023年和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分別提出“打造農村牧區互助幸福院升級版”、將“改造提升幸福院”列入為民辦實事清單,成立市長任組長的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烏蘭察布市互助幸福院維修改造實施意見》《烏蘭察布市農村牧區互助幸福院整合撤並、改造提升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一批管當前、利長遠的制度成果。同時,各旗縣(市、區)黨委、政府將完善農村養老服務作為重點工程,納入鄉村振興工作重要內容,定期召開農村養老服務專題會議,確保各項措施落細落實。民政、住建、發改、財政、鄉村振興等相關部門各司其責、各盡所能,在目標制定、程序優化、要素保障方面給予足夠支持,形成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強大合力。

強化資金整合,破解農村養老服務資金短缺、投入分散難題

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計其功”的原則,以互助幸福院維修改造為引領,統籌各方資金用於農村養老服務轉型升級。其中,2023年利用鄉村振興資金進行水沖廁所改造3592戶,利用住建資金進行清潔能源供暖改造4725戶,利用民政專項資金開展適老化改造1.5萬戶。同時,整合政府一般性債券資金、京蒙幫扶資金、福彩公益金等各類資金,開展房屋修繕、道路維修、院落環境整修項目,既放大了政策投放的多重效益,起到了“1+1>2”的效果,又解決了分散投資、重復投資的問題。2023年,全市共整合各類項目資金近1億元用於農村養老服務,其中:整合各類資金3434.3萬元用於幸福院“三改”,投入財政等資金4600萬元用於幸福院“三修”,爭取中央及自治區專項資金1040萬元、安排財政“一老一小”資金370萬元、投入市本級福彩公益金510萬元用於農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實現“小資金”辦“大事情”。

強化資源利用,科學規劃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拓展服務功能

按照“保基本、重實效”原則,充分利用現有平台,不搞大拆大建、推倒重來,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全部依托現有敬老院、互助幸福院、黨群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改建而成,以最低投入換取最大效益。依托現有中心敬老院建設11個縣級養老服務中心,增加為老服務設施,增加管理服務人員,拓展機構職能職責,將敬老院轉型升級為集中供養、行業指導、信息服務、技能培訓、能力評估、宣傳普及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養老樞紐平台﹔利用基礎設施較好的互助幸福院建設62個鄉鎮級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增設老年食堂、醫務室、特困人員宿舍、浴室、洗衣房等服務設施,為幸福院及周邊老年人提供助餐、助醫、助潔、助浴、助購、助娛“六助”養老服務,成為連接縣、村兩級養老服務的橋梁紐帶﹔依托村兩委辦公場所、村幸福院、學校等農村閑置用房建設256個村級養老服務站,按照有人員、有場所、有服務、有經費的“四有”標准,通過政府、兩委、家庭、社會四方發力,為農村老年人就近集中提供“六助”+探訪關愛,滿足留守老人不離鄉、不離土的養老需求,打通三級服務網絡“神經末梢”,成為農村養老服務的前沿陣地。

強化服務運營,探索農村養老多樣化發展、激發互助養老新活力

在全區范圍內率先打造“烏蘭時間助老”志願服務模式,倡導低齡健康老年人與高齡、失能、特殊困難老年人結對,相鄰居住老年人結對開展互助服務,由志願服務隊伍對有需求老年人開展幫助服務,並把服務時間量化,實現可存可取可兌換,全市累計建立100余支互助志願服務隊伍。同時,鼓勵社會力量積極投身農村養老事業,在養老服務中心共建愛心超市,使儲存時間兌換服務和實物可持續。推動社會化運行。積極推行社會化運營管理模式,將87個具備社會化運行條件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通過承包經營、委托經營等方式,引入社會力量運營管理,形成政府主導+社會運作、保障基本+適度超前、公益定位+市場經營的一體化管理服務格局。發揮家庭支持作用,創新推出辦理“孝心卡”服務,由子女為老年人進行充值,老年人持卡就餐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優惠,同時根據子女充值情況贈送積分,用於在愛心超市兌換實物,“孝心卡”的推出為子女盡孝心提供平台,也為農村老年人不舍得花錢就餐、飯菜較為單一以及身體不適時無法做飯等問題提供有效解決途徑,真正實現老年人“食無憂”、子女“盡孝心”,全市累計辦理“孝心卡”300余張。

強化要素保障,提高基本養老服務標准化水平,提升服務能力

烏蘭察布市本級和11個旗縣市區全部制定了符合工作實際的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明確了基本養老服務項目、服務內容、服務對象和服務標准等內容,便於不同年齡、不同類別的老年人按需選擇。制定《烏蘭察布市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管理運行辦法》,明確了三級養老服務機構的功能定位、建設標准、設施設備、運營管理等,實現“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建成市、縣、鄉、村聯動的全市養老服務信息平台,有需求的老年人可通過平台查詢養老服務政策和服務資源﹔服務企業可通過收集、分析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提供精准服務﹔政府管理方可實時查看機構運行和日常情況,做到綜合監管。目前,平台已整合各類養老服務企業及組織158家,為48.9萬老年人建立長者檔案,錄入養老從業人員1341人、養老機構36個、養老服務設施952個,累計服務農村老年人1.1萬人次。縣、鄉兩級養老服務中心逐步推行法人統一管理,足額配備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村級養老服務站由村干部兼職或通過公益性崗位配備管理服務人員。同時,為全面提升服務人員綜合素質,通過舉辦全市養老服務護理員職業技能大賽和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訓班等方式,累計培訓農村養老服務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1740人次。(楊靜)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