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科左后旗:高效舍飼 解鎖養牛業高質量發展密碼

通遼市科左后旗堅決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建設“全國肉牛產業第一重鎮”發展定位,以舍飼高效養牛技術為抓手,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科左后旗巴胡塔蘇木伊和布拉格嘎查欣盛養牛專業合作社,巴胡塔蘇木伊和布拉格嘎查村民白好斯巴根正在飼喂黃牛、清理牛舍,忙得熱火朝天。近年來,按照科左后旗推行的“良種改良、高效精養、為養而種、綠色循環”養殖模式,白好斯巴根舍飼養殖新路子越走越寬。目前,像白好斯巴根養牛專業合作社這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牧場,全旗累計已有982家。
白好斯巴根說:“我從2013年開始舍飼養牛,11年了。舍飼養牛,牛吃得定量,發情早,上膘快,活動量少,出欄時間短,深受廣東客商喜愛。”
盛夏時節,草青牛肥。在科左后旗巴胡塔蘇木伊和布拉格嘎查村民清明的家庭牧場,剛出生兩天的小牛犢正“蹣跚學步”,一排排整齊的牛欄、一頭頭膘肥體壯的牛安置得井井有條。作為一名畜牧改良員,自2003年開始改良以來,清明的每頭牛系譜清晰可追溯,並建立完備的配種檔案。他兩本記錄密密麻麻的筆記本,上面詳細記錄著2003年至今每一年每一次的配種時間、配種母牛、凍精編號、所產犢牛、產犢時間。
清明說:“我是2003年開始做改良的,改良之前的牛體型小,以前的牛也就七八百斤至一千斤左右,現在最好的能達到兩千斤左右。沒改良之前一頭犢牛能賣到一千三四左右,現在一頭基礎母牛售價能提高50%以上。”
目前,科左后旗已實現配種員、防疫員、基層獸醫三員合一,全旗牛冷配中心點15處、村級冷配點1200處、技術員2000人。2023年完成牛冷配43萬頭。
此外,近幾年通過宣傳發動、科技示范、政策引導,農牧民逐漸告別了傳統的粗放經營、靠天養牛模式,科學養畜意識在不斷加強。“為養而種,為牧而農”的觀念逐漸形成。全旗2013年青貯種植面積為78.3萬畝、種植優良牧草5.5萬畝,到2023年,種植青貯玉米185萬畝,種植優良牧草7.85萬畝。
品種改良提質增效,禁牧舍飼為牧而農。從2012年開始實施禁牧政策以來,科左后旗通過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以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為主的“草牧業”,推行“糧改飼”,使種植業成為養殖業“第一車間”。目前,全旗種植青貯玉米面積穩定在185萬畝,總產量達55.5億公斤左右。
“從推廣技術來說,我們通過推廣淺埋滴灌、大小壟等農藝技術,以及養殖業上母牛精料補飼、獨牛分飼等技術的推廣普及,現在全旗母牛繁殖率能達到85%,成活率明顯提高。”科左后旗農牧局畜牧股負責人唐峰說。
在全力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科左后旗還強化肉牛產業基礎設施建設。2024年,科左后旗通過整合項目資金,著重抓好12個舍飼養殖示范嘎查村的設施畜牧業建設工作,新建青貯窖35個、儲草棚333座,精心打造了22個“五化十有”標准化家庭牧場。目前,全旗現有棚舍5.4萬棟、951.5萬平方米,青貯窖池3.6萬座、380萬立方米,儲草庫1.8萬座、118.6萬平方米。
科左后旗農牧局副局長白偉林說:“設施畜牧業示范村建設項目和產業強鎮項目的落地實施,有力推動了我旗畜牧業轉型升級。對於推廣舍飼圈養、充分發揮種養結合優勢、提高養殖標准化和規范化水平,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下一步繼續抓好優質母牛登記和基礎母牛擴群提質項目,為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自2012年開始探索舍飼高效養牛以來,科左后旗牛群結構更趨合理,2023年完成黃牛冷配43萬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2023年全旗棚舍951.5萬平方米、青貯窖池380萬立方米,舍飼效果不斷顯現,2023年牛存欄100.86萬頭、比2012年純增49.89萬頭,增長97.88%,2023年全旗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37元,同比增長8%。2023年,科左后旗舍飼高效養牛示范項目獲得中宣部頒發的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示范項目,內蒙古自治區僅3個項目獲得此項榮譽。該項目的推廣,也為全國其他地區肉牛養殖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借鑒作用。(孫路、紀佳偉、王蕾、鄒運)
來源:科左后旗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