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項重大任務,如何從“紙上”落到“地上”?

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牛天甲 攝
“目前,納入‘政策落地工程’統籌推進的551項重大任務,53項取得重大進展,246項取得顯著進展,252項取得階段性進展。”近日,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政策落地工程”是2024年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的重點工程,也是“六個工程”中的頭號工程。今年以來,內蒙古各相關部門不遺余力推動“政策落地工程”從“紙上”落到“地上”,系列答卷分外亮眼。
政策性草原保險試點地區已覆蓋至全區8個盟市13個旗縣,西起阿拉善盟、東至呼倫貝爾市3800萬畝草原有了保險保障。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綠電交易試點今年3月正式啟動。截至目前,1767家市場主體參與綠電交易,結算電量397億千瓦時。內蒙古以國土“三調”為底圖,全面開展基本草原劃定調整工作。全區91個旗縣(市、區)共劃定基本草原7.31億畝,實現基本草原“一張圖”管理,堅守草原生態保護底線。
內蒙古“政策落地工程”正在形成實物工作量,這背后是內蒙古上下“挂圖作戰”的實干擔當。
去年10月《國務院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下發后,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一盤棋統籌、一體化推動、一攬子保障,第一時間成立政策落地工程專項工作組及辦公室,制定印發實施方案,明確責任部門、時間表、路線圖,配套建立“工作推進、綜合協調、總結評估、宣傳推廣、督辦通報、動態調整”六大機制。自治區各相關部門對標對表《意見》任務清單,千方百計推動相關工作落地見效。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是內蒙古政策性草原保險試點旗縣之一。去年該旗嘉爾嘎勒賽漢鎮草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災和虫災,嚴重影響了牧民的生產生活。災情發生后,承保機構相關工作人員及時上門查勘定損,迅速啟動賠付工作,4.34萬畝受災草原獲賠,賠款金額達13.02萬元。
“牧民利用草原保險賠款購買飼草料,一方面降低了災害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能減少牧戶災后違規放牧情況,保障受災草原休養生息、恢復生態環境。”自治區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唐立峰介紹,內蒙古政策性草原保險試點3年以來,自治區各級財政足額安排補貼資金,為草原保險提供財力保障,共安排政策性草原保險保費補貼資金9000多萬元,保費補貼力度達到80%,為試點地區農牧民提供風險保障24億元。
《意見》出台后,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推動生態環境部與自治區政府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補充事項備忘錄》,明確了深入開展環境污染防治、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等5項事項給予政策支持和技術指導。在重大項目實施方面,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有序開展。全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由2020年的37%提升到2023年的44%。生態環境部支持呼和浩特市大黑河(東繞城路至科爾沁路段)流域生態修復工程中央資金2151萬元,切實讓人們感受到水環境保護、水質量提升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意見》提出:“嚴格落實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促進草原休養生息,防止超載過牧。”
“今年以來,自治區農牧廳制定實施方案,確定了17個試點旗縣,通過舍飼圈養、托管代養等方式明確過牧畜分流去向,統籌人工草、秸稈草、天然草保障圈養牲畜飼草供給,依托全產業鏈發展吸納轉移就業農牧民、帶動增收。截至目前,解決草原過牧問題任務已完成一半以上。”自治區農牧廳二級巡視員吳忠岩介紹。
種好草、建棚圈、強產業。今年內蒙古在17個試點旗縣種植人工飼草430萬畝,人工飼草和秸稈飼料達到1700萬噸左右﹔新建、改擴建家庭牧場、養殖園區、合作社3481個,建成智慧牧場247個﹔試點旗縣新建成棚圈45萬平方米,分流超載牲畜216.3萬羊單位﹔開工建設加工產業園14個,不斷增強畜產品精深加工能力,打造內蒙古優質畜產品品牌,變賣“肉羊肉牛”為賣“羊肉牛肉”,從而增加農牧民收入。
在准格爾旗大路鎮,庫布其沙漠基地鄂爾多斯新能源110萬千瓦光伏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該項目是國家第二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重點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項目於2023年9月開工建設,預計2025年12月並網發電。項目投產后,每年將向京津冀地區送出綠電20億度,減少標煤用量80萬噸/年,降低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氣體年排放量410余萬噸。
“《意見》出台為內蒙古能源發展帶來了寶貴機遇。立足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定位,內蒙古堅持煤電油氣風光並舉,新舊能源系統融合互補,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為國家和自治區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蒙字號’能源保障。” 自治區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錚介紹。
沐浴政策春風,內蒙古以更大力度推進新能源發展,開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
增電源、優電網、擴消納、強儲能。內蒙古深入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在國家支持下,庫布其等4個“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配套外送通道已納入“十四五”電力規劃中期調整,800萬千瓦大基地先導工程項目已開工建設。
以新能源帶動經濟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內蒙古加快構建現代能源經濟體系,增強創新發展能力。整體優化煤炭開發布局和接續產能,建立煤炭產能儲備制度,持續提升蒙東、蒙西大型煤炭供應保障基地供應能力和供給彈性。新增支撐性和調節性煤電規模200萬千瓦,切實提升電力供應保障能力,繼續推進煤電“三改聯動”。加快電網核准,今年以來核准500千伏及跨盟市220千伏電網工程27項,增強地區電力供應和外送能力。
“我們正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充分發揮綠電優勢,推動新能源和其它產業耦合發展,以新能源帶動新工業,引領經濟綠色轉型,重點圍繞新型儲能、氫能、新能源裝備制造、新型電力系統等領域推進科技創新,促進在能源領域快速形成新質生產力,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陳錚說。(記者 李永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