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千園之城”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入園

8月2日,記者從呼和浩特市園林建設服務中心了解到,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域范圍內已建成各類公游園1009個,為呼和浩特市全力建設“五宜城市”奠定了綠色生態基礎,成為名副其實的“千園之城”。
目前,呼和浩特市各類公游園中, 有10公頃以上的大型公園113個, 1公頃以上、10公頃以下的社區公園、游園212個,口袋公園684個。全市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已達86.1%。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高效利用城市“金角銀邊”的碎片空間,選擇400平方米至5000平方米規模的綠地,開展精品園林空間建設,均衡布局公園綠地,形成便捷可進入的開放型綠色空間,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入園”。
漫步在呼和浩特大黑河郊野公園的雲溪花影景觀節點,總能見到三三兩兩的園林工人忙碌的身影,有的侍弄花朵,有的操作機器修剪草坪。這個園中園是呼和浩特市本級園林部門今年新建的園林景觀,在原有綠地基礎上,以海綿城市生態建設理念為指導,營建生態旱溪、雨水花園、多年生宿根花海、生態小徑等兼具生態功能與觀賞價值的特色景觀區域。在花材上,選取園林系統自己培育的觀賞價值較高的花卉、觀賞草,採用成片播撒與局部組團栽植相結合的方式,營造出花影疏離、野徑流芳的效果,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又提供了一處游憩好去處。
同時,呼和浩特市積極構建全域公園體系,以兒童友好、戶外運動、老齡康養、風景打卡、科普教育、文化創意、康復療愈和露營休閑等八大場景營建為抓手,不斷優化綠色空間布局,全面建設全齡友好型公園。通過摸底數、筑格局、亮特色、提品質、構節點、串網絡的方式,重點提升公園分布均好度、人均公園保障度、公園周邊活力值,積極回應群眾對生態環境改善的新要求、新期待,全力打造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和諧宜居之城。(記者 劉洋 通訊員 宋向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