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烏海

精打細算破解工業缺水之憂

2024年08月04日09:05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工業用水不僅實現了循環利用,而且還實現了污水零排放……”8月2日,記者來到位於烏海市烏達產業園的內蒙古恆業成有機硅有限公司,在企業的循環水站,企業工程技術部工程師紀海雙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去年投入使用的廢水處理再利用系統。

  “通過利用電化學原理將水中的成垢離子以水垢的形式預先析出,一次性解決了工業循環水結垢、菌藻滋生及腐蝕三大問題,既提高了設備使用壽命,也提高了循環水系統運行濃縮倍數,降低了排污水量和補充水量,現在每年可節水約30萬噸,節約費用上百萬元。”紀海雙說,在這套系統的加持下,循環水通過電化學裝置處理后變成了潔淨水,不僅可以作為生產水回用,而且降低了新水補充量。

  如今,通過“管理+技改”相結合的方式,內蒙古恆業成有機硅有限公司水資源利用效率取得了新突破,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企業還成功獲評自治區節水標杆企業。

  作為一座沙漠交匯處的城市,烏海市常年干旱少雨,人均水資源量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作為一座工業城市,烏海市工業用水在總用水量中佔比較高。如何“精打細算”,讓工業企業用好水資源對烏海市尤為重要。

  這些年為推進工業節水減排,烏海市完善市、區兩級取用水管控體系,強化“審、批、取、供、用、節、排”全過程管理,要求新上工業項目全部達到領跑定額標准。同時,在全國率先開始水預算管理探索,借鑒財政零基“預算”管理模式,樹立“像管錢一樣管水”的理念,制定《烏海市水資源預算管理實施方案》,按照“先預算、后用水,無預算、禁用水”的基本原則,對配置水量細化分解、逐月調度、動態調整,將節余的水指標納入市場化配置,鼓勵進行水權流轉,推動實現水資源動態精細化管理。

  2023年以來,烏海市建成自治區級節水標杆企業1家,自治區級節水型企業6家,烏達產業園被評為自治區級節水型園區,8家企業獲評市、區級節水型企業。19家企業實施節水技改,共節水637萬立方米。

  一方面,烏海市推動工業企業“節流”用好每一滴水,另一方面,烏海市通過“開源”不斷破解工業缺水之憂。

  這些天在海南區巴音陶亥鎮,烏海市巴音陶亥非常規水資源化建設工程建設正酣。工人們各司其職,加快施工進度,為8月中旬工程建成投用奠定基礎。

  “這個工程將有效收集處理巴音陶亥鎮萬畝灘灌區退水、鹽鹼化治理降水及居民生活污水等非常規水。這些收集上來的非常規水在經過處理之后通過加壓泵站和管道輸送至與之相隔10多公裡的烏海市低碳產業園,為園區企業生產提供用水補充。”烏海高新供排水公司副經理董海亮介紹,工程投用后預計每年可提供非常規水1200萬立方米,此舉在最大程度降低巴音陶亥萬畝灘地區耕地鹽鹼化程度的同時,還將有效解決低碳產業園水資源緊缺狀況,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

  如今,烏海市的再生水、礦井水、苦咸水、微咸水、積蓄雨水等非常規水源正在被納入區域水資源統一配置,成為“工業第二水源”。2023年,烏海市再生水利用量達0.25億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達94%。

  與此同時,烏海市還創新推動“以工補農,以農哺工”跨行業水權交易,省內跨區域水權交易以及本市企業間水權交易,並探索跨省區水權交易,努力讓水資源的價值實現最大化。

  目前,烏海市累計購入巴彥淖爾市外調水指標5545萬立方米,有效解決90余戶工業企業用水問題﹔率先在自治區建成地級市水權交易電子平台,累計指導企業完成水權交易52筆,盤活水指標2958萬立方米。

  “烏海市將堅持‘開源、節流、挖潛、建機制、布水網’多措並舉,不斷完善預算+計劃+定額‘3+’水資源管理制度,高質量建設國家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優秀試點城市、全國水預算試點城市,走出一條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高效利用的特色路子。”烏海市政協黨組成員、烏海市水務局局長李和平說。(記者 郝飚)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