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梭梭浸染戈壁
經過夏季的幾場雨水滋潤,阿拉善左旗宗別立鎮茫來嘎查的百萬畝梭梭肉蓯蓉基地的梭梭林綠意盎然、長勢喜人,放眼望去,連綿起伏的沙丘上,一片片高大茂密的梭梭林在黃沙中碧綠蔥蘢,從腳下延伸向遠處,遮蓋住了昔日肆虐的漫漫黃沙。
“種植梭梭嫁接肉蓯蓉可是個好產業,是一條既能致富又能改善生態環境的雙贏路,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幸福。”茫來嘎查牧民王會軍說。
綠起來也要富起來,治沙也要致富。今年阿拉善盟委(擴大)會議提出,全力打造全國現代生態沙產業示范基地,力爭到2030年全盟沙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近年來,阿拉善盟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因地制宜、市場導向、創新驅動、政府引導”的發展原則,依托獨特的沙生植物資源優勢和多年生態建設的基礎,全力建設梭梭肉蓯蓉、白刺鎖陽等林沙產業基地,並出台多項優惠政策,對梭梭種植戶給予獎勵性補貼,鼓勵牧民發展沙草產業。截至2023年底,阿拉善盟肉蓯蓉接種面積達151.3萬畝,鎖陽面積52萬畝,肉蓯蓉產量8000余噸,鎖陽產量5300余噸,產值達30億元以上。
以加大培育力度、提升產業創新水平為重點,近年來,阿拉善盟爭取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863”計劃、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等專項資金投入近1.6億元,全盟各級財政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撬動企業等創新主體自主研發投入為14.5億元。目前,圍繞沙生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全盟已成功開發與研制出林沙產業產品110余種,其中包括梭梭肉蓯蓉、白刺鎖陽在內的新產品60余種﹔申請發明專利37項,制定技術、產品標准48項,為大規模開發林沙產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同時,加大產品研發提升成果轉化水平。該盟依托現有24家具備一定規模及科技研發條件的沙產業企業,圍繞藥品、保健品、食品和日化品四大類別,制定技術、產品標准52項,攻克肉蓯蓉、鎖陽等沙生植物有效成分分離提取技術、梭梭與肉蓯蓉種子活力的保存等多項技術難題,建立了肉蓯蓉基因庫,研制出肉蓯蓉多糖片、低聚糖沖劑、免疫強化口服液、舒肝軟膠囊、低聚糖飲料等多款保健中試產品。其中“蓯蓉枸杞片”“蓯蓉普洱茶”“黑枸杞瑪卡片”“黑枸杞阿膠”等30余款產品已經上市銷售,實現了沙生植物特色產品從低端產品到高端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如今阿拉善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荒漠肉蓯蓉集散地,數量和質量均居全國前列,產業鏈不斷完善,產品附加值持續提高。
近年來,隨著阿拉善盟特色沙產業的快速發展,更多有資金和研發能力的企業入駐,進一步推動了阿拉善肉蓯蓉產業的發展。目前,全盟從事沙產業的規模企業有39家,為推動特色生態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顯著的示范帶動作用。其中,大型企業有9家,佔規模企業比為23%﹔中型企業有9家,佔規模企業比為23%。2023年,全盟所有從事沙產業的規模企業肉蓯蓉及鎖陽相關產品當年產值達10.06億元。
頂著炎炎烈日,走進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蘇木沙林呼都格嘎查梭梭林基地,隻見數萬畝人工種植的梭梭林在陽光下隨風搖曳。
“種梭梭林,可是我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現在,我們蘇木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梭梭,最多的有幾千畝。”正在梭梭林澆水的牧民謝軍仁擦著頭上的汗珠說,“經過近年來的植綠,我們嘎查的生態環境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植被多了,風沙少了,隨著生態的改善,野生動物也增多了,走進林中時常能遇到過去很少見的兔子、狐狸等野生動物。”
據了解,目前,阿拉善右旗接種繁育肉蓯蓉11.38萬畝,全旗登記注冊生態沙產業企業3家,成立生態沙產業專業合作社8家,生態沙產業讓從業農牧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實現了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
在大力推動林沙產業發展的同時,阿拉善盟圍繞“沙地綠起來、企業強起來、牧民富起來”的發展目標,通過“公司+基地+農牧戶”的模式,已形成一條較為完整的集肉蓯蓉、鎖陽種植、加工、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加工轉化率達到68%,現在直接和間接從事沙產業的農牧民達3萬多人,人均年收入3萬元到5萬元,部分牧戶達到10萬元到30萬元,走出了一條“沙漠增綠、產業增值、農牧民增收”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過去讓人望而生畏的茫茫大漠,如今已成為沙區農牧民取之不盡的“綠色銀行”。(記者 劉宏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