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保險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要不是有醫保好政策,光指望我自己根本看不起病。”這段時間,每當說起不久前的就醫經歷,趙成老人就感慨地說,因為有醫保,所以有依靠,讓他一家重拾生活信心。
今年6月,家住包頭石拐區的趙成突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被連夜送到包頭市中心醫院,醫生建議轉院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治療。想到高額的醫療費用,趙成動了放棄治療的心思。
了解到情況后,石拐區醫保、民政等部門聯合送政策上門,給趙成吃了“定心丸”——因為有醫保,可以報大病保險。趙成手術治療出院時,懸著的心才完全放了下來,兩次住院一共花了24萬元,醫保三重保障制度總共報了19萬元,其中大病保險報了3.7萬元,極大減輕了他的家庭經濟負擔。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面對疾病,特別是花費高昂的大病,就會讓一個普通家庭陷入困境。為幫助眾多家庭緩解疾病醫療費用支出帶來的經濟風險,內蒙古建立健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綜合保障體系,梯次減輕群眾醫療費用負擔。其中,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是在基本醫療保障的基礎上,對大病患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給予進一步保障的一項制度性安排。2015年至今,內蒙古全面實現了大病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全覆蓋,以盟市為單位統一政策、統一管理、統一組織實施,成為全區老百姓應對大病高額醫療費用支出的“護身符”。
自治區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蔡紅宇表示,從制度建立開始,大病保險制度就不需要單獨申請參保,所有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群眾都是大病保險參保人,不需要單獨繳費。居民醫保參保在定點醫藥機構發生醫療費用的,進入大病保險費用段的,實現“一站式”即時結算,自動享受相關待遇,無需專門申報。
“要不是貧困戶的大病保險不設限額,這近80萬元的缺口,先不說能不能墊上,即使治好了生活也難以為繼了。”呼和浩特陳利的孩子三歲時被確診為先天免疫缺陷病,夫妻二人長年在外地為孩子治病,期間無任何經濟來源,2017年被認定為貧困戶。陳利給孩子看病僅2018年的治療費用就將近100萬元,醫保三重保障制度總共報了77萬元,極大地緩解了陳利一家的生活壓力。“醫保讓我們的家庭不至於完全垮掉,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陳利說。
據了解,內蒙古持續完善大病保險報銷政策設置,對困難人群進行精准傾斜,有效防范化解因病返貧致貧風險。目前,全區大病保險起付標准1.4萬元,支付比例不低於60%,居民醫保疊加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均達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返貧致貧人口,大病保險起付標准降低50%,支付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並取消最高支付限額。
大病保險建制10余年來,累計惠及全區上百萬患者,減輕群眾醫療費用負擔近千億元。2023年,我區享受大病保險報銷的共有28.62萬人,最高減負達50.82萬元。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的劉永就是這28.62萬人中的一員。2020年劉永被查出白血病,需要進行干細胞移植手術才能保命,巨額醫療費讓以牧為生的他賣光了家裡的牲畜。好在有醫保三重保障制度,四年來前前后后花了166萬余元,醫保三重保障制度總共報了113萬多元。劉永感慨地說:“如果不是參加了醫保,哪可能堅持治療下來,現在我逢人就說,是醫保救了我,這是最暖心的民生工程。”
大病保險制度保障讓老百姓在應對疾病災難性醫療費用支出時多了一份“底氣”,更多了一份“安心”。自治區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常青說:“自治區醫保部門將持續推進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不斷鞏固完善三重保障制度功能,充分發揮基本醫療保險保基本、大病保險保大病、醫療救助兜底線的作用,將這項民生工程做好做強,切實減輕困難群眾就醫負擔。”(記者 梅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