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處處有園 生活處處有景
烏海推進“城市公園”向“公園城市”轉變

連日來,隨著烏海市海勃灣區甘德爾立交橋北側口袋公園建成投用,附近小區居民徹底告別了“出門無公園,遛彎馬路走”的處境,切切實實享受到了家門口的“綠色福利”。
走進這個口袋公園,錯落有致的各類樹木,嶄新的廣場步道,精致的景觀小品,設施齊備的兒童樂園……這個曾經是城區的邊角余料地塊徹底實現了華麗變身,成為周邊居民茶余飯后健身娛樂的好去處。
“口袋公園周圍有五六個小區,過去一直沒有像樣的公園,現在把這片空地改造成了公園,居民得到了實惠,也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周圍居民李彥說。
“今年海勃灣區口袋公園二期項目共建設7個公園,其中4個已經投入使用,剩余3個即將完工。這些口袋公園利用城市閑置用地和道路節點等區域,因地制宜、見縫插綠,為居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增加了市民的滿意度、獲得感。” 海勃灣區園林綠化服務中心副主任朱璨君說。
在海南區,夏日傍晚的運動公園同樣吸引了大批市民。沿著由青石鋪成的曲幽小徑,穿過茂密的綠色帷幔,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依湖而建的健身步道上盡情揮洒著汗水。
而在多年前,這裡還是滿目瘡痍的破舊廠房和堆積如山的工業固廢垃圾。2017年,海南區啟動了採煤沉陷區生態修復與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拉開了治理這片區域的序幕。經過多年的努力,這裡不僅種植槐樹、樟子鬆、沙棗等各類樹木800多畝,還修建了健身步道、功能廣場和觀景亭、健身區、籃球場、足球場和兒童娛樂沙灘等運動場地,成為深受市民歡迎的休閑健身地。
如今在烏海市,大大小小的公園遍布城區,“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成為市民詩意生活的標配。“這些年,烏海的最大變化不僅僅是高樓多了、馬路寬敞了,對市民來說最切身的感受就是公園多了起來,忙碌的工作之余,公園成了我們帶著孩子娛樂、和大自然親密接觸最好的場所。”市民孟令航說。
為讓城區處處有園、生活處處有景,近年來,烏海市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加快城區公園綠地建設,推進“城市公園”向“公園城市”轉變。
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思路,該市不僅將昔日功能單一的邊角綠地打造成一個個集休閑、娛樂、健身為一體的高顏值口袋公園,還對烏海市人民公園、市運動公園、市植物園、烏達區人民公園、海南區人民公園等老公園進行提質改造,並新建了烏海市黃河沿岸濱河區域生態建設項目一期、濱河公園等一批新公園,著力為市民提供優美、舒適、安全、綠色的休閑娛樂環境。目前,烏海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9.5平方米,先后躋身“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行列。
每天的清晨傍晚,在花團錦簇、綠樹成蔭的各個公園裡,跳舞健身的大爺大媽、跑步快走的青年男女、嬉笑玩耍的少年兒童,每個人都在這片綠色的場景裡享受閑暇時的快樂。同樣,一個個生機勃勃的公園也在刷新著城區顏值,承載著城市的生態變遷。(記者 郝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