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條腿”走路 蹚出集體增收“新路”
講述者:高玉貴(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店子鎮北沙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全國第一批鄉村工匠名師)
北沙灘村是我的老家,自從2009年我回到家鄉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如今已經是第15個年頭了。這些年,我始終堅持著一條工作原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村民做實實在在的事。
北沙灘村地處興和縣南部,地勢崎嶇,耕地面積少。盡管村子的資源條件並不優越,不過我堅信,以創新謀發展,一定能帶領鄉親們闖出一條北沙灘村的發展道路。
村子發展得如何,還要用事實說話。這些年,我和村“兩委”班子成員按照“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特色產業,在村裡發展經濟林和傳統養殖業,每年能為全村帶來200萬元的收入﹔通過招商引資新建大蒜加工廠,讓20個村民能夠在家門口就業﹔與企業合辦幫扶車間,解決了16個脫貧戶的就業問題,為村集體經濟每年創收4.8萬元﹔建設免燒磚廠,把當地的廢棄礦渣做成環保磚,帶動30名村民就業,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群眾滿意是我工作的最高目標。從我上任至今,帶動80多個村民就業,村集體經濟增收了近109萬元,村民年收入由人均不足1600元,提高到2萬余元,翻了十幾倍。這些年,我收到很多錦旗和感謝信,每當看到它們,我都感到底氣十足,有信心帶領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
我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非金屬礦物制品加工行業的技術人員。興和縣擁有豐富的高嶺土和膨潤土資源,大學畢業后,我返鄉從事相關工作。這些年來,我始終堅持鑽研專業知識。2016年,我參與研發的一項技術獲得了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讓本地的膨潤土能夠通過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還開發創新科技產品,注冊8項國家級知識產權專利,讓公司的產品附加值翻了幾番。此外,我還組建團隊研發陶瓷產品,每年為企業增加1000萬元的銷售額。
轉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責任,我始終想著帶動更多鄉親致富。這些年,我成立的陶瓷勞模研發工作室,帶動了30名脫貧人口就業,實現人均月增收2500元以上,工作室還被命名為“自治區勞模創新工作室”。
今年年初,我入選了全國第一批鄉村工匠名師名單。這份榮譽是對我的肯定,更是對我的鞭策。以后,我要更加努力,讓鄉親們能掙更多錢,讓村集體經濟更強,讓村子更美,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舒坦。(記者 石向軍 實習記者 方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