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農聯體”聯出一片新天地

2024年07月15日10:5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農用無人機噴洒葉面肥。

植保四輪機車開展作業。

“農聯體”合作社的工作人員正在投放魚苗。

  “你們想看啥樣兒的農業機械?我們這兒天上飛的地裡跑的都有!”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混都冷嘎查,烏蘭哈達鎮“農聯體”合作社理事長陳烏力吉木仁正介紹著各類現代化農業設施。

  隨著“轟隆隆”的機械聲,一架農用無人機不到10分鐘就噴洒完一畝水田的葉面肥,玉米地裡植保四輪機車張開了足有18米長的機械臂,一次能給30垅的玉米打藥。

  “這工作量擱以前得五六個人背著打藥機忙一整天才干得完。”陳烏力吉木仁笑著說,在他的“農聯體”合作社,參與的各嘎查可以互補共享這些“高級”農具,極大地節省了工具成本,提高了農業作業效率,解放了農戶的雙手。

  今年以來,興安盟級“曉景計劃”帶頭人陳烏力吉木仁牽頭,動員有意向聯合發展的合作社、家庭農牧場及種植大戶通過農機具入股等形式組建“農聯體”合作社,充分整合農機設備和人力資源,以低於市場約30%的價格,為全鎮農戶提供農業生產社會化耕、種、防、收全程托管服務。

  目前,烏蘭哈達鎮“農聯體”合作社覆蓋了全鎮11個嘎查200余戶農民的4萬余畝耕地,整合各類農機械50余台(輛),提供代耕代種、噴藥灌溉施肥、機械收割等各類環節托管的機械化模式服務,實現農機具資源集約高效利用,並為村民提供40余個就業崗位,每人增收1萬余元。

  除了穩抓水稻、玉米等主業,農聯體還開展多種經營,積極探索“一舉兩得、一水二用、一田雙收”的稻田養魚模式,讓魚稻共生,打造純天然、無公害招牌。農戶變股東、小田變大田。多種經營,多維度服務,“農聯體”合作社的新模式讓廣大農民嘗到了甜頭。(記者 高敏娜 實習生 包寶音德力格爾)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