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山口岸實現首次互市貿易進口商品加工落地
據興安盟商務口岸局消息,近日,阿爾山口岸中蒙邊民互市貿易區首批586萬元、11.6噸的進口羊絨“整進整出”實現落地加工。
“邊民互市落地加工”是國家支持邊民互市貿易創新發展,促進邊民深度參與邊民互市貿易,帶動邊境地區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政府引導相關加工企業在邊境地區建立加工廠,進而推動當地邊民以邊民互助、合作的方式與加工企業建立購銷關系,把邊民互市方式進口的商品作為原材料銷售給落地加工企業進行加工增值。
阿爾山口岸中蒙邊民互市貿易區啟動運營以來,興安盟商務口岸局會同海關、邊檢等部門多次赴口岸調度邊民互市落地加工前期准備工作,加強對邊民、企業的政策解讀,學習借鑒巴克圖、二連浩特、滿洲裡等地經驗做法,復制推廣“邊民互市+落地加工”貿易模式,研究制定《興安盟落實自貿區創建工程推動邊貿加快發展的具體措施》,從交易平台建設、進口商品落地加工、邊民互貿創新發展等7個方面支持邊貿發展,鼓勵邊民、企業及各類主體參與互市貿易和落地加工。互貿區封關運營不到兩個月時間,阿爾山市、科右前旗兩個邊境地區已組建邊民互助組7個、參與互市貿易2800余人,吸引鄂爾多斯羊絨制品公司、河北盛郎絨毛制品公司等一批企業入駐並開展羊絨進口落地加工業務,年內羊絨進口規模有望突破1億元。
下一步,興安盟商務口岸局將以此次羊絨進口為契機,立足阿爾山口岸跨境旅游、人文交流、邊境貿易“三位一體”發展定位,加快完善口岸物流園區、海關指定監管場地等配套設施,探索建立邊民互市一體化監管服務平台,持續優化邊民互市貿易軟硬件條件,提高口岸配套服務功能和通關保障能力。同時,積極推動阿爾山口岸常年開放,探索“邊民互市+旅游”“邊民互市+電商”“邊民互市+金融”等創新發展模式,更好帶動邊民增收、產業發展和口腹聯動,著力打造內蒙古獨具特色的最美生態口岸和對蒙開放合作的前沿陣地。(記者 高慧 實習生 岑梁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