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經濟

路衍經濟遍地開花 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十年來內蒙古建設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5500公裡

2024年07月15日10:4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公路直通烏蘭哈達火山地質公園。 徐東東 攝

  夏季的草原上,河流靜謐流淌,牛羊悠閑吃草,鮮花迎風搖曳,宛如一幅流動的畫卷。草原也迎來了一年之中最“熱”的季節——在通往各大草原景區的公路上,各地牌照的車輛往來穿梭,宣告內蒙古草原旅游進入旺季。

  7月4日上午10點多,“蘇道家庭牧場”的女主人白薩仁就開始熬奶茶,煮手把肉,忙得不亦樂乎。手機也“湊熱鬧”似的響個不停,都是來烏蘭毛都草原旅游的客人打來的。2023年,白薩仁和丈夫吳蘇道在自家草場經營起了牧戶游,在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大學生旅游節活動中,前后接待了上千人次,熱情周到的服務和原生態的草原令來客流連忘返,牧場也成功入選當地首批接待大學生的精致牧戶游項目……

  為了保護生態,發展草原旅游,興安盟科右前旗在烏蘭毛都草原上建設了4條草原公路。有了這些路,昔日草原行路時的塵土飛揚與斑駁泥濘已鮮見蹤影。如今,通往草原深處的路,把鄉鎮、村庄如珍珠般串聯起來,噴香的奶茶引來了天南地北的客人、悠揚的馬頭琴醉了四海賓朋,他們游在草原、吃在草原,把心也留在了草原。

  赤峰市翁牛特旗是距北京、天津、沈陽等城市距離最近、風景最美的草原沙漠旅游觀光區,作為300公裡沙漠生態越野大環線項目上不可或缺的一環,91公裡的烏丹至白音套海生態旅游產業路連接省道304線和國道305線,將海拉蘇乳品小鎮、大興荷花小鎮、寶門銀沙海等10余個景區、景點串聯成線,所經的翁牛特旗烏蘭牧騎誕生地紀念館,通過圖片和實物講述了翁牛特旗烏蘭牧騎團結奮斗、守望相助、心靈相通的生動故事﹔烏蘭敖都畜牧業合作社是中國第一個畜牧業合作社,在這裡可以看到毛主席親筆書寫“可供一切畜牧業合作社參考”的按語﹔沿線還有30萬畝稻田、大興農場上百畝荷花等自然景觀。

  “原來是路不好,人、車進出不方便。現在路好了,游客都樂意來這裡體驗大自然的風光!”翁牛特旗寶門銀沙旅游服務公司的負責人鮑鐵錘介紹,寶門銀沙景區位於科爾沁沙地西緣,有很多越野愛好者來這裡體驗穿越沙海的激情與快樂,去年冬天該景區實現了冬季首次開放。

  馮家塔至老牛灣旅游公路是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沿黃經濟旅游帶的主干線公路,2021年建成通車。沿著蜿蜒的公路前行,在老牛灣堡極目而望,長城、古堡、碧波、高山峽谷、黃河和古村融為一體。特色窯洞民宿與長城黃河握手的壯美風光讓農戶的家庭小院成了寶藏“打卡地”,絡繹不絕的游客讓村民們實現了在自家門口就業賺錢,特色農產品也成了香餑餑。

  “黃河開河后就開始上客了,‘五一’假期是客流量最高的時候,五間民宿天天爆滿。”老牛灣鎮營盤峁村村民張生財說,自從旅游公路修通后,當地很多外出務工的青壯年陸續回到家鄉,就地辦起民宿、農家樂,大家借“路”生財,年均收入超過5萬元左右。

  馬鞍山旅游公路將旅游景區、特色產業和美麗村庄串珠成鏈,帶火鄉村旅游、帶活鄉村產業﹔X628昂素至城川紅色旅游公路集生態休閑、產業興旺和紅色傳承於一體,成為旅游打卡新選擇﹔西烏珠穆沁旗99號公路,把山水相依的自然美景與淳朴自然的民族風情有機相連,讓游客流連忘返……

  蜿蜒在青山綠水間的條條公路,連起席慕蓉筆下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連起大漠飛沙和星河落日,連起胡楊林裡的世外桃源和興安嶺上的茫茫林海。寬闊的國省干線與縱橫交錯的阡陌交織成網,連通了風光旖旎的美麗鄉村,游客不僅可以體味原汁原味的農家生活,還可以品味原生態的鄉土文化,農副產品成了旅游商品,牧民成了歌手、琴師,足不出戶就掙上了“文化錢”。

  自2014年“四好農村路”實施以來,內蒙古以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為重點,累計完成農村牧區公路建設投資1171.9億元,全區農村牧區公路總裡程已達到17.7萬公裡。內蒙古將農村公路與綜合交通規劃相結合,與旅游、產業規劃相銜接,十年來,建設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5500公裡,並推進農村公路與沿線配套設施、產業園區、傳統鄉村旅游重點村落一體化建設,輻射帶動鄉村集成發展,涌現出一批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帶動農牧民群眾增收就業的典型案例。

  目前,內蒙古已連續3年成功創建美麗農村路:X714別力蓋廟至磴口縣獲評2021年度“十大最美農村公路”,X628線昂素至城川紅色旅游公路被評為2022年度“我家門口那條路·最具人氣的路”,翁牛特旗烏丹至白音套海生態旅游產業路入選2023年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

  打造文旅環線、暢通資源路線、激活產業鏈條,交通、旅游、人文深度融合,激活了一個個“有顏值又有產值”的美麗鄉村,實現了修好一條路,發展一片產業,帶動一方群眾,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互促發展。隨著“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農村道路實現拓寬修整,越來越多筆直平坦的柏油馬路修到了鄉村,延伸到田間地頭,資源路、產業路、旅游路不斷建成,為百姓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加速了鄉村振興的步伐。

  “內蒙古將繼續推進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建設,以‘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行動為抓手,著力發展農村公路+模式,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特色旅游資源和綠色生態優勢,推動農村公路與鄉村旅游、現代農業等項目同步建設,全面提升路況水平,促進農文旅產業互融發展。同時,還將加大農村牧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現充電基礎設施‘鄉鄉全覆蓋’。”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高慧 實習記者 董文喆)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