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塞上老街的城市煙火
隨著映照青城的余暉被大青山遮掩,塞上老街的點點煙火更加引人注目。街道上,身著少數民族盛裝的游客站在紅牆綠瓦前顧盼生姿,將古朴的景色和美好的笑容定格在相機裡,三三兩兩的年輕人或唱著民謠,或跳著民族舞蹈,引來目光圍聚。
走在老街上,腳下踩著青石路,街道兩旁一家挨一家的小店展示著皮雕畫、瑪瑙首飾等手工藝品和馬奶酒、牛肉干等特色小食,霓虹燈廣告牌和不可移動文物的標識交相輝映。400多年的歷史在這條街上倏忽而過,曾經的邊貿街市,如今燃起星星點點的城市煙火,映照著人們充滿喜悅的面容。
“塞上老街是呼和浩特市人流量最密集的地點之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文體旅游廣電局副局長李偉介紹,塞上老街是游客特別是青年人的核心“打卡地”,夏季平均每天人流量過萬,輻射形成了“四街八巷二十四院”的文化游覽街區。
塞上老街並不長,加上周邊的街區,東西總長約800米,南北寬近400米。然而,在這片以塞上老街為核心的文化區塊內,有3個A級旅游景區、4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8處不可移動文物、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730余家文旅創意產業商戶。2022年,塞上老街入選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
明清時期,這裡也曾是塞外最繁華的貿易街市。中原客商將茶葉、絲綢帶到這裡,用來交易北方游牧民族的牛羊奶食。駝隊、馬隊在這裡交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蒙商文化、民族文化和老城文化。400年來,塞上老街見証了各民族賡續不斷、欣欣向榮的交往交流交融。
走進塞上老街,一家現代裝修風格的瑪瑙石工藝品店十分惹眼,落地窗裡蒙古族小伙呼德日正在彈奏知名指彈音樂人的吉他曲,慕“聲”而來的顧客也似乎忽略了精致的工藝品,沉醉在恬淡的曲調中。呼德日的岳父在這條街上經營工藝品店已經20多年,幾個月前,呼德日接手店鋪並進行重新裝修,門外還能看到古朴的風格,店內卻滿眼是新穎時尚的裝飾。
外“古”內“潮”是這條老街最大的特點。一家茶館的老式窗櫺,斑駁得已經分辨不清當年的顏色,窗框上貼著不可移動文物的標牌,店裡琳琅滿目的卻是充滿創意的“新中式”茶品。流行的旅拍已然成為這條古朴老街上最火的業態,336家商戶裡就有103家從事民族服飾旅拍攝影。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游客在古街小巷穿行,令人恍惚間置身於悠遠的歷史氛圍中。
徐榮的皮雕畫店鋪經營了近20年,他說相比以前最大的變化就是更忙碌了。“以前圖案簡單,游客也少,現在旺季每天要開到深夜才關門。”徐榮的店鋪裡,象征草原文化的牛、馬、鹿仍是主要圖案,還有各種卡通圖案。徐榮說,有不少游客現場學習皮雕手藝,自己創作圖案。
蒙古包造型的馬卡龍、馬鞍形狀的奶皮子慕斯、瓶裝的創意馬奶酒……“老街”不老,新穎的創意食品讓百年老街煥發生機。學習油畫專業的“90后”青年阿拉騰,經營的傳統手工奶食品的店鋪充滿現代民族藝術氣質。她和母親烏仁從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的草原牧區搬來塞上老街,將牧區手工制作奶食品的傳統手藝和城市文化結合,推出了“奶皮蛋糕”“冷萃酸奶”等新式奶制品,深受年輕人喜愛。“為了適應年輕人的飲食理念,我們的奶制品都進行了低糖改良。”阿拉騰說。
華燈初上,與塞上老街連通的通順大巷裡傳出小吃的叫賣聲、牛羊肉油脂滴入碳火的聲音,美食“交響樂”與周末上映的音樂劇《千秋昭君塞上情》優美的樂曲聲此起彼伏,音樂劇分別在文化街區各個地點上映。此外,燈光秀、專題文藝匯演、交響樂演出、公益晚會等系列專題夜間演出活動,以及大觀園劇場、大盛魁相聲茶樓定期的精品演藝,還有時尚達人自發的輪滑、行為藝術表演,匯聚成塞上老街別具特色的人文新景觀。
夜晚的流光溢彩,讓文博場館也十分火爆。歸化城老街區展示館、大盛魁博物館、馬頭琴博物館、惠豐軒飲食文化博物館輪流開設夜間游覽,使得塞上老街的夜色更加璀璨。(記者賀書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