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用新風正氣擦亮鄉風文明底色

2024年07月09日09:2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惱包村文化產業園。

惱包村文化產業園。

郝家窯村依托河口刺繡、河口舞龍、河口隆咚鼓等民俗文化資源,在傳統節日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郝家窯村依托河口刺繡、河口舞龍、河口隆咚鼓等民俗文化資源,在傳統節日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台基營村召開村民議事會。

台基營村召開村民議事會。

炎炎夏日,村民們聚集在葡萄架下聽移風易俗宣講。

炎炎夏日,村民們聚集在葡萄架下聽移風易俗宣講。

新城區保合少鎮惱包村“村規民約我來講 移風易俗你踐行”文化文藝匯演。

新城區保合少鎮惱包村“村規民約我來講 移風易俗你踐行”文化文藝匯演。

武川縣西官井社區爬山調演出。

武川縣西官井社區爬山調演出。

曙光村村民正在拍攝短視頻。

曙光村村民正在拍攝短視頻。

2019年6月,曙光村成立了全區首家以電商物流倉儲為一體的農村電商平台——“正北方雲倉”。

2019年6月,曙光村成立了全區首家以電商物流倉儲為一體的農村電商平台——“正北方雲倉”。

玉泉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集中展示活動在小黑河鎮前毛道村舉行。

玉泉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集中展示活動在小黑河鎮前毛道村舉行。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隨著政策的支持、規章的約束、觀念的轉變,呼和浩特市各鄉村逐漸樹立起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勤儉節約等文明風尚更加濃厚。各個鄉鎮村落都在思想上形成自覺、制度上形成規范、風氣上形成氛圍,使首府文明之風點面開花,處處煥發著文明新氣象。

土默特左旗 小積分兌出新路子

“你有幾條毛巾?”“我兌換了5瓶洗衣液呢!”在土默特左旗北什軸鄉北什軸村村委會門口,村民們忙著互相“攀比”自己兌換的生活日用品,這已經是第六次積分換獎品了!

在北什軸鄉,各村以村規民約為依托,採取一事一積分、一月一公示、一季一評、一年兩兌換的方式進行積分管理。通過“積分兌換”的形式讓村民成為文明鄉風的主要參與者、最大受益者。

對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禁止露天焚燒秸稈、扶貧助困等方面的群眾進行積分獎勵,運用“積分制”管理動員,以量化的行為評分標准讓人民群眾在基層治理“大舞台”中央“唱主角”,以“小積分”兌出移風易俗的“新路子”。

推進移風易俗,不僅是煥發文明鄉村新氣象的重要內容,更是營造崇德向善、文明和諧的良好社會環境的重要抓手。目前,全旗正在逐步借鑒推廣北什軸鄉的“新路子”,好做法,讓新風沐鄉野,文明建新功。

今年,土默特左旗開展移風易俗文明實踐活動100余場次,移風易俗宣講15場次,將移風易俗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的節日”相結合,通過“拉家常”的方式暢聊文明鄉風,讓村民聽在耳、學在心、用在行,結合文藝匯演、快板相聲等方式開展倡導文明新風的實踐活動20場次,土默特左旗各鄉鎮、區域服務中心進鄉村、進田間地頭、進社區、進廣場累計開展“抵制高額彩禮 倡導文明婚俗”宣傳活動30余場,並在宣傳過程中給居民群眾發放移風易俗宣傳手冊。

“移風易俗工作需要久久為功、常抓不懈。”土默特左旗文明辦主任劉向東表示,接下來,全旗將繼續廣泛宣傳,營造濃厚氛圍,立足監督首責,在轄區內設立紅灰黑榜,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以點帶面成風化俗,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為文明新風建設注入力量。

托克托縣 跑出移風易俗加速度

走進位於黃河濕地管護中心轄區東南10公裡處的郝家窯村,干淨整潔的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戶,一排排紅瓦黃牆的房子錯落有致,這裡生活著296戶1080人,移風易俗帶來的新氣象,在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村落上演著。

殘缺的獨輪車、斑駁的木犁、廢舊的漁網、古老的油燈、泛黃的糧票……在托克托縣郝家窯村的民俗文化展室裡,留存著郝家窯村人民的歷史記憶,展現著他們奮力提升村容村貌的時代歷程,如今的郝家窯村已成為自治區級文明村,是一個遠近聞名、富饒宜居、民風和諧的新農村。

“我們將傳統民俗文化展室打造為傳播移風易俗新風尚的陣地,讓厚養薄葬、喜事簡辦成為新風尚。通過在民俗文化展室內,講解和觀看舊物件、舊照片與新時代移風易俗展現的新風貌之間的對比,讓大家切身感受到現在郝家窯村的良好村風、民風。”郝家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秦建說。

不僅如此,郝家窯村還利用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優勢,將民俗文化元素融入移風易俗文化活動,將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等移風易俗政策倡議納入剪紙和刺繡。良好的村風民風、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讓郝家窯村在移風易俗道路上跑出了“加速度”。

自治區級文明村、中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自治區鄉村旅游重點村、自治區“一村一品”鄉村旅游重點村……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已經成為了郝家窯村的名片,這座百年村落煥發出的鄉村文明新氣象,讓村民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鄉風民風美、人居環境美、文化生活美,移風易俗已經深深根植於郝家窯村人民的內心,一朵朵文明之花在郝家窯村競相開放,村民的一張張笑臉展現了在新時代下新農村的幸福美好生活,郝家窯村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一直在路上。

和林格爾縣 “五治融合”讓鄉村蝶變

“眾姊妹們走上場,咱把和林來贊揚﹔天藍土沃大糧倉,山藥莜面的確香……”在和林格爾縣盛樂鎮台基營村一年一度的鄉村文化節上,村文藝演出隊給大家帶來的快板表演《夸和林》讓村民們至今記憶猶新。

走進台基營村,農家小院干淨整潔,鄉間道路四通八達,村民臉上笑容洋溢,文明鄉風扑面而來。這得益於該村著力構建鄉村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體系,讓鄉村治理各項工作“蝶變升級”,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景美人和的鄉村善治之路,領跑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台基營村積極完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架構,持續完善群眾性自治機制條例,將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協會、道德評議會“四會”建設納入文明村鎮創建重要內容,並將移風易俗各項約定寫進了《台基營村村規民約》,通過教育、規勸、批評、獎懲等方式推動婚喪禮俗倡導性標准的執行。

擇善而從,新風漸起。“在黨員干部和志願者的宣傳引導下,文明健康理念漸入人心,群眾對移風易俗工作都非常支持。”台基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盧金柱說,村裡還組建了腰鼓隊、秧歌隊、文藝演唱隊、鄉村樂隊,開展扭秧歌、唱紅歌等群眾性文體活動,滿足村民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2015年,在村黨支部支持下,村民蘭林娥號召村裡的婦女們組建文藝演出隊,現在隊員共47人。“以前村裡的一些婦女經常說閑話、吵嘴,后來我帶頭組織大家一起跳舞。在排練表演的過程中,好多誤會就慢慢解除了。”自演出隊成立以來,婦女們定期相約排練蒙古舞、扇子舞、秧歌舞,參與鄉村文化節、建黨100周年文藝匯演、市縣舞蹈比賽等。家裡麻將桌落了灰,婦女們的精氣神越來越足了。

農閑時節,台基營村依托鄉賢人士,充分動員剪紙非遺傳承人,經常深入村民家中坐下來,用一把剪刀,在一張張紅紙上剪裁出鄉村的新風新貌,面對面宣傳宣講黨的理論政策、法律法規,大力營造“學習道德模范爭當身邊榜樣”良好氛圍,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十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美德少年”等評選,通過榜樣引領,鄉風文明遍地開花。

和林格爾縣盛樂鎮台基營村先后獲得“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國家鄉村振興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區文明村”等榮譽稱號。“我們還將持續倡導文明理念,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讓文明真正走進群眾視野、走入群眾內心,形成崇尚文明、摒棄陋習的良好風尚,使新時代文明‘春風’浸潤百姓心坎。”盧金柱說。

清水河縣 百家菜辦出新婚尚

“辦酒席,要申請,紅白喜事不攀比﹔新人笑,不婚鬧,抵制惡俗揚正道……”6月11日,清水河縣宏河鎮高茂泉村,鄉親們圍著文化牆學習村規民約,你說一句,他接一句,朗朗上口,還時不時有人插科打諢,講述類似的事情,引得人們陣陣討論,聲聲入耳又入心。

高茂泉村是移風易俗典型示范村,為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村裡通過村規民約、積分兌換、紅白理事會等舉措,潛移默化中改變著鄉村的面貌,引導村民扎實推進移風易俗,營造了社會主義鄉村文明新風尚的良好氛圍。

“以前覺得辦酒席常常鋪張浪費,送禮的人也喜歡攀比。現在好了,人情往來輕鬆多了。現在誰家結婚我們都願意過去幫忙,張羅忙活著,鄰裡關系更親密了,村子裡也比以前更熱鬧了。”村民劉改蘭對村子裡的改變贊不絕口:“最開始呀,還是老李家兒子結婚帶的頭。”雖已過去3年,村民們還能娓娓道來。

李永祥兒子的婚事,成為了遠近青年羨慕的對象,也是文明鄉風成為鄉村新氣象的生動寫照。他們的婚事新辦簡辦,沒有繁文縟節,僅邀請了少許親友辦了6桌,菜是“百家菜”,凳是“百家凳”,眾多親友齊出力,將一場婚禮辦得熱火朝天。

其實最初親戚們也勸李永祥婚事要大辦特辦,給孩子們留點美好的記憶,而李永祥卻不這麼想,要留點回憶,為何不響應國家號召,做一個帶頭人,給村民們帶來別樣生動的婚禮。就這樣,李永祥和孩子、親戚們溝通,終於辦成辦好了這個事。夫妻倆每每說起,都會笑得合不攏嘴,父母的開明、真摯的感情讓婚姻更加純粹,也更加圓滿,在村裡留下了一段佳話。

高茂泉村通過創新治理方式,豐富活動內容形成長效機制,引導群眾踐行文明風尚取得積極成效,鄰裡守望、敬老愛幼、家庭和睦等新風尚在全村蔚然成風。

武川縣 爬山調唱出新生活

“白靈靈鵲鵲飛過一道道灘,我把反鋪張浪費來宣傳。請客送禮要杜絕,婚娶嫁聘不要大擺酒席,親戚朋友聚在一起舉行個儀式,新人新事要新辦。勤儉節約,好傳統,一代一代來傳承。陽婆婆下晒得渾身身暖,大后山的百姓生活得挺心寬……”

6月12日,在武川縣西官井社區,一支由老百姓自發組建的爬山調文藝宣傳隊正激情高昂的為現場觀眾朋友們唱著新編排的爬山調曲目。曲目與移風易俗政策宣傳緊密結合,將最朴素、最直白的語言寫成詞、譜成曲,傳播移風易俗正能量。演出現場人頭攢動、氣氛熱烈,台上演員精神抖擻,台下觀眾掌聲陣陣。

張潤貴,武川縣上禿亥鄉圪奔村村民,從小奔跑在響徹爬山調的溝溝坎坎之間,15歲開始學習爬山調,如今,張潤貴是爬山調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曾在呼和浩特市第四屆殘疾人文藝匯演中榮獲優秀表演獎,在武川縣2004年爬山調、二人台歌手大賽中被評為一等獎。這支文藝宣傳隊就是由張潤貴和一群不同職業、不同年紀,但對爬山調有著共同熱愛的人群組建起來的。

說起文藝宣傳隊,張潤貴滔滔不絕,他說:“我們的演出主要以爬山調為主,內容健康向上、緊跟時代,並結合傳統戲曲進行自創自導自演,積極宣傳黨的好政策,倡導移風易俗。宣傳隊每周利用空閑時間排練5次,每月堅持為社區居民演出4場,每年演出40場次,數十年如一日,我雖然已經70歲了,但隻要身體允許,我就會一直唱下去。”

好的宣傳隊伍也需要好的展示平台。武川縣西官井社區免費為宣傳隊伍提供演出場地,讓他們可以完全沒有后顧之憂地進行創作演出。

武川縣西官井社區書記李立超說:“希望通過這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有效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切實將黨的好聲音、好政策,新風尚傳遞到老百姓心間。也能吸引更多群眾加入到隊伍中,積極參與排練演出,為廣大老百姓送去精神食糧。”

據悉,今年爬山調文藝宣傳隊已為1300多名社區居民演出20場次,數十年來,演出近2000場次,觀眾覆蓋面5萬余人。更多接地氣、暖民心的文化演出活動,讓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富”起來。

新城區 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心

“婚喪嫁娶簡易辦,尊老愛幼獻愛心。鄉風文明是典范,移風易俗已成風……”在新城區保合少鎮惱包村村民活動中心,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二人台正在進行緊張地彩排,劇目從當下社會上存在的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現象切入,以紅白理事會助推移風易俗為劇情脈絡,以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的方式,讓移風易俗新風吹進百姓心坎裡。

“非常好,演得非常精彩,我以后也要向劇中移風易俗的做法學習,自覺抵制高價彩禮。”惱包村村民李林珍觀看后說。

近年來,新城區以文明村鎮創建為引領,以持續深化農村移風易俗工作為抓手,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在大力培育新型農民、優良家風、文明鄉風和新鄉賢文化的同時,切實提升農村居民思想道德素養和農村整體文明水平。

“我們在保合少鎮和轄區內24個行政村中,均設立一名宣傳委員強化宣傳思想文化及移風易俗工作,並逐步健全完善區—鎮—村三級文明創建網絡,以‘新時代講習團’和‘理論學習輕騎兵’為抓手,讓‘專家講理論、干部講政策、群眾講故事’,深入到鄉鎮農村、田間地頭、農家院落等地。”新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主任王慧芳說。截至目前,新城區下轄保合少鎮和惱包村被評為國家級文明村鎮,水磨村等10個行政村被評為自治區級文明村,保合少村等10個行政村被評為市級文明村,市級以上文明村鎮佔比為88%。

“娶媳婦、聘閨女、圓鎖兒滿月百歲歲,不攀比、不浪費,樹立文明新風尚、健康快樂數第一。”這是新城區大青山街街道辦事處生蓋營村紅白理事會“鄉裡鄉親代東團”的“名言”。

說起“代東團”,生蓋營村無人不曉。據了解,生蓋營村“代東團”是由村內部分德高望重的鄉賢和舞蹈隊大媽們組成,形成“黨員+鄉賢+文藝團體”的以黨建為引領的村民志願組織。通過改良代東詞宣傳紅白事宴新要求,全程參與群眾宴席,對宴席報備、餐標選擇、禮金數目等一一進行引導,幫助群眾逐步從繁重的習俗中解脫出來。同時,“代東團”裡舞蹈隊的大媽們免費為村民提供代東+演出的“一條龍”服務,平均每場宴會為村民節約資金1.2萬余元,使文明新風尚隨著一場場婚喪事宴潛移默化深入人心。

新城區將移風易俗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從倡導婚俗新風、喪事簡辦、勤儉節約、孝老愛親、典型選樹等方面全面發力,不斷引導農牧民群眾革除陋習,弘揚文明新風,不斷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回民區 傳承孝老愛親傳統美德

盛夏時節,回民區東烏素圖村謙和果園內林果滿枝、花草茂盛,果園主人張宏奎、張俊英夫婦正在修剪院子裡的芍藥花。提到張俊英,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為她的孝老愛親點贊,為她的勤勞節儉稱頌。多年來,張俊英正是以自己的勤勞、朴實、溫情培育出“百善孝為先”的純良家風,為家庭積攢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謙和果園,村民們經常會看到張宏奎和張俊英夫婦一起忙碌的身影。經營果園以來,張俊英隻要一有時間,總會和丈夫一起處理果園裡的瑣碎農活。在她看來,一家人就要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有困難的時候一起應對,有分歧的時候也要相互包容。說到年過七旬的婆婆,張俊英的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告訴記者,她和婆婆住在一個院裡,婆婆的吃穿住行都是他和丈夫最牽挂的事情。“我們在一起吃飯,一起生活,雖然在飲食方面各有所愛,但是每次都會按照老人的口味和愛好准備飯菜。每次家裡有好吃的,總想著讓婆婆先嘗嘗。”張俊英說,每逢換季過年,她總要先給婆婆置辦新衣裳,但是婆婆卻總是不停叮囑她多給自己買一些,並叮囑她不要總是不舍得吃不舍得穿。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張俊英在經營果園的同時,默默地照顧著婆婆的生活起居。婆婆生病時,她守在旁邊日夜看護﹔婆婆孤單時,她放下家務陪著聊天﹔婆婆出門走親戚時,她和丈夫一同陪同前往……張俊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了一個好媳婦的樣子,用自己的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她常說,必須要讓老人過上開心、安逸的生活,過去他們為了這個家忙前忙后、付出很多,現在他們歲數大了,就應該讓他們安享晚年。以后有機會要多帶老人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品嘗更多的美食,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

張俊英說,她和丈夫都是兄弟姊妹中的老大,作為老大哥、老大姐,她覺得就應該有個老大的樣子。生活中,她和丈夫總是想盡己所能去照顧弟弟妹妹們,讓他們感受這個大家庭的溫情和關愛。“我們能力有限,我自己覺得對於弟弟妹妹的幫助微乎其微,反而是他們,在我們遇到困難時,都是爭著給予幫助,讓我覺得溫暖又感動。”張俊英補充說。

吃苦耐勞、勤儉持家也是張俊英身上難能可貴的品質。她常常引導家人養成節水、節電、節約所有資源的好習慣,哪怕是一滴水、一度電,在她看來,也是寶貴的資源。在果園經營農家樂時,她也會叮囑餐廳工作人員點餐時引導客人吃多少點多少,千萬不能浪費,不夠吃可以再點,剩下的飯菜要及時為客人打包帶走。如今,在張俊英的家中,勤儉節儉的意識已深深地植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中,並成為全家人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和萬事興。張俊英認為,能同在一個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無論是夫妻之間還是婆媳之間以及兄妹之間,都應當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張俊英說:“善待家人,也會收獲家人源源不斷的愛和溫情,如此一來,世界就會變得很美好。”

玉泉區 外在美內涵美兼顧

“沒想到遵守文明規則,還能得積分換禮品,這樣可以讓大家更積極地參與基層治理,自覺維護房前屋后的環境,用自己的文明行動賺取積分。”在玉泉區小黑河鎮前毛道村,“移風易俗積分兌換超市”,一排排貨架上整齊地擺放著電飯煲、台燈、暖瓶、洗衣液、紙巾、文具等生活用品,牆上張貼著積分兌換標准。

積分不僅能兌換生活用品,積分較高的群眾還可優先參與“文明家庭”“身邊好人”等推優評先活動。各村充分發揮“積分制”的激勵作用,組織專人進行管理,定期公示積分,接受群眾監督。玉泉區結合“崇尚節儉,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提倡厚養薄葬、破舊立新,提倡喜事小辦、關愛他人,提倡鄰裡守望”等內容,開展移風易俗“積分兌好禮”活動,向村民宣傳移風易俗相關知識,講解紅白事操辦標准。玉泉區小黑河鎮前毛道村共計開展移風易俗“積分制”活動20余場。

深入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工作,玉泉區積極探索移風易俗新方法,有效遏止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突出的陳規陋習問題,不斷完善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等約束性規范和倡導性,強化正向引導激勵,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為了引導村民樹立文明新風,玉泉區小黑河鎮各村將移風易俗的理念融入了《村規民約》,並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理事會成員以身作則,帶頭執行村規民約,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親敬老成為新風尚。那些帶頭執行村規民約的村民,名字被寫在“紅榜”上,成為全村人的榜樣。

劉霞霞是玉泉區小黑河鎮前毛道村裡的年輕人,她原本打算在結婚時大操大辦,宴請所有的親朋好友。但是,在紅白理事會的建議下,她改變了主意,擺酒請客時隻邀請了家族的親戚來慶祝。村裡通過張貼紅榜的方式,給劉霞霞和她的新郎送上了最真摯的祝福。如今,夫妻倆生活過得簡單而幸福。

今年,劉霞霞的堂哥劉利軍的婚宴也是簡辦。像劉霞霞和劉利軍這樣喜事新辦的例子在小黑河鎮並不少見。任雲剛是小黑河鎮前毛道村紅白理事會的會長,這幾年來他見証了村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風氣變化。他說:“自從村裡開展移風易俗活動以來,很多年輕人自覺按照村規民約來做,少了攀比人情味卻更濃了。”

玉泉區始終堅持突出群眾主體,強化示范引領,不斷推動鄉村從“外在美”向“內涵美”轉變,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精神支撐、制度約束。

賽罕區 小鏡頭折射大文明

“移風易俗大變樣,文明新風都提倡。高價彩禮咱不要,親家一聽心歡笑……”一大早,賽罕區曙光村村民“勇勇”和“芳芳”就和鄉親們開始上崗拍攝短視頻了。

2023年,曙光村在抖音平台開通了視頻賬號,通過拍攝正能量短視頻連續劇的方式為村內移風易俗工作提供新動能。在視頻劇本創作時期就注重將幽默詼諧的故事情節與樹文明新風相結合。短視頻以上世紀90年代的曙光村作為時代背景,以“勇勇”與“芳芳”兩個家庭之間的人際關系、情感變化為主線,其他村民關系為支線,通過生動朴實、詼諧幽默的故事將年輕人自由婚戀、中老年人幸福家庭生活、兩輩人孝老愛親等一系列文明新風尚融入視頻當中。抖音短視頻賬號創建以來,深受群眾喜愛,視頻賬號憑借蘊含文明風尚的短視頻獲得了曙光村乃至其他地區網友的認可。目前曙光村抖音號已經拍攝短視頻連續劇61集,視頻賬號的月播放量達130.7萬。

賽罕區金河鎮曙光村2017年被評為全國文明村。曙光村堅持以推進農村移風易俗作為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抓手,巧用“抖音”平台,通過拍攝短視頻連續劇的方式,傳遞正能量,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鄉風,村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質得到顯著提升。

曙光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高二忠介紹,2019年6月,曙光村成立了全區首家以電商物流倉儲為一體的農村電商平台——“正北方雲倉”,主要銷售內蒙古各類農副特產品,每月有30萬單以上的包裹從該平台發往全國,2022年曙光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87.3萬元。

“正北方雲倉的良性運營,吸引了在外打拼的本地青年回到曙光村,以開網店、直播帶貨的方式扎根家鄉就業、創業。這些從城市歸來的年輕人帶回了新思想、新觀念、新科技,成為曙光村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也為曙光村帶來移風易俗的新風尚。” 高二忠說。

如今,出演短視頻的演員均是在“正北方雲倉”工作的曙光村村民,出鏡拍攝的村民現已成為曙光村的小“網紅”。他們通過鑽研劇本,對主流價值觀、移風易俗等內容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在拍攝之余充分發揮自身影響力,積極配合曙光村“四會”組織,號召村民抵制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虛榮攀比等陳規陋習,大力倡導村民培育文明習慣、法治意識、科學理念。村民在觀看短視頻時既能開心一笑,又能通過故事情節潛移默化地接受文明婚戀、和諧家庭等移風易俗主題倡議,有力地推動了曙光村文明新風入腦入心。

現在的曙光村,村規民約深入人心,“一約四會”行之有效,村容村貌不斷靚麗,村民關系愈發和諧……憑借著短視頻的東風,曙光村已經找到了移風易俗宣傳引導的新方式,文明之花已然在曙光村大地上綻放盛開。(苗青 雲靜 雲艷芳 祁曉燕 阿柔娜 楊彩霞 若谷 劉艷霞 樊雅璐 郝旭杰 通訊員 高霞 呂平平)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