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調研行
活力內蒙古丨在沙漠中“種”出新“長城”
人民網“行進中國”內蒙古調研採訪團

“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帶著對沙漠的固有印象,記者走進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庫布其沙漠,看到的卻是這片土地的“綠色變革”。
達拉特旗宛如海洋波浪的光伏板。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一排排光伏板整齊地排列著,像是一幅幅藍色長卷,在黃沙中熠熠生輝。位於庫布其沙漠中段的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100萬千瓦項目全部建成投產,為改善內蒙古能源供給結構和推進庫布其沙漠荒漠化生態治理貢獻了“達拉特方案”。
“幾十年艱苦卓絕地‘戰天斗地’,才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再到現在的‘綠富同興’。大家知道北京有長城,今天也來看看我們的‘光伏長城’吧!”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能源局副局長鐘宇展在12層高的眺望台上,滿懷自豪地向記者講述著家鄉的巨變。
沙漠中的板下種植。人民網記者 李睿攝
在光伏基地不遠處,是當地一家大型乳企的奶牛場,奶牛的飼草料,基本來自園區的光伏板下種植的苜蓿。“牧場裡產生的糞便經過固液分離、厭氧發酵,可以直接用於光伏板下面的牧草灌溉,環保的同時改良了沙漠土壤,也提升了牧草質量。”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能源局行政審批辦公室主任李凱介紹著這片沙漠光伏板下的“小生態”。
這一創新性的治沙模式,不僅有效改善了庫布其沙漠的生態環境,還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光伏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完善,進一步推動了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數以萬計的光伏板匯聚成一幅幅美麗畫卷。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從空中俯瞰,筆直平坦的馬路在光伏基地中延伸,郁郁蔥蔥的有機農林在四周環繞,碧綠的人工湖宛如一顆寶石點綴其上,一匹由光伏板組成的蒙古馬揚蹄馳騁,無一不訴說著庫布其沙漠煥發的生機與活力。
航拍“光伏長城”。人民網記者 張力洋攝
當前,達拉特旗新能源計劃裝機規模1955.4213萬千瓦,其中,光伏1474.9213萬千瓦,全旗新能源發展已初具規模,具備實施“新能源就地消納比例示范工程”條件。
光伏板匯聚成一幅美麗的畫卷。人民網記者 張力洋攝
“庫布其沙漠的光伏項目不僅為防沙治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讓我們期待更多的‘光伏長城’在沙漠中崛起。”李凱在光伏板下暢想著這片沙漠未來的綠色和生機。(白建平、孝金波、張力洋、李睿、齊浩男、道日娜、張聿修、張雪冬、趙夢月、孟佳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