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調研行
活力內蒙古︱“太陽姑娘”巧手“生花”

“世界上沒有一朵‘太陽花’是重樣的,每一朵的穿珠、配色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是民族手工藝的魅力。”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產業創業園內,自治區級非遺項目“鄂溫克傳統皮毛手工藝——太陽花”代表性傳承人烏仁向人民網記者介紹。
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烏仁正在介紹“太陽花”手工藝制品。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烏仁正在介紹“太陽姑娘”手工藝制品。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在鄂溫克民族的文化中,用牛、羊皮毛等制作的“太陽花”是家家戶戶常用的裝飾品,皮質的圓心象征太陽,四周的毛針象征陽光,寓意著溫暖、吉祥。
“太陽花”非遺手工藝制品。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烏仁是鄂溫克族自治旗伊敏阿貴圖嘎查的一位牧民,也是“太陽姑娘”品牌的創始人。2010年,烏仁自籌六十萬元資金創辦工作室,把具有美好象征意義的太陽花和太陽姑娘從民間傳統故事中“請”出來,並於2015年注冊成立了鄂溫克旗太陽姑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讓“太陽姑娘”成為當地的走俏的“金牌”文創產品。
如今,充滿吉祥意義的“太陽花”已經成為鄂溫克族自治旗十分暢銷的文化旅游產品。烏仁不僅自己過上了好日子,還帶動旗裡熱愛民族手工藝制作的人們共同走上致富路。
“太陽花”手工藝制品衍生產品。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烏仁的女兒艾吉瑪,是個酷愛民族手工藝品的90后。大學畢業后,她回到家鄉和母親烏仁學習“太陽花”制作工藝並協助母親經營工作室。
漸漸地,艾吉瑪發現雖然這些太陽花手工藝品制作精美,卻銷路單一。她開始嘗試開辟“太陽花”衍生產品,從冰箱貼、手機支架,再到鼠標墊、各種發飾。艾吉瑪不斷探索著“太陽花”創新的“種種可能”。同時,艾吉瑪開始嘗試互聯網銷售,隨著線上訂單的日益增加,“太陽花”和“太陽姑娘”走向全國各地,生意一天比一天火起來。
“太陽花”手工藝制品衍生產品。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在鄂溫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產業創業園內,像太陽姑娘工作室這樣的企業、非遺手工坊、創業店合計還有121家,其中34名非遺傳承人,涵蓋38個非遺項目。
據介紹,每個入園的企業可享受3年免房租、免網絡費、免費進行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給予辦理創業擔保貸款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園區從2016年運作至今,創業人員中涵蓋了漢族、鄂溫克族、蒙古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俄羅斯族、滿族等多個民族,建設當年即被評為自治區級示范性創業園。
“太陽花”非遺手工藝制品。人民網記者 苗陽攝
民族文化產業創業園是鄂溫克族自治旗大力推動“以創業園建設為載體,構建全旗創業就業大格局”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呼倫貝爾市創業園“一園區、多基地”創業發展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各民族“草原英才”的創業搖籃。近年來,內蒙古積極培育傳統工藝系列品牌,實現規模化、專業化發展,促進就業增收、發展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振興。(白建平、孝金波、富麗娟、劉藝琳、苗陽、李楠楠、寇雅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