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盟無線寬帶網絡讓群眾享受“通訊紅利”

“您還用電腦上網啊?”
“上網都用手機了。不過,你可別小瞧這台電腦,它可是我們家的‘眼睛’。”
“眼睛?”面對著眼前的這台電腦,記者腦海裡閃過無數個問號。
“和你說是‘眼睛’,就是‘眼睛’。”見記者有疑問,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達來蘇木巴彥寶力格嘎查牧民額日和圖熟練地打開電腦,點擊進入牧場監控系統,他家近兩萬畝草場上牲畜的實時狀況盡收眼底。監控的清晰度和全方位畫面,讓記者驚嘆不已。
“以前我們家沒有網絡,手機也沒信號,有事都是開車相互通知,打電話得到山頭上找信號。自從‘智慧廣電’寬帶網通了,能用微信不說,就連去旗裡採購,家裡都不用留人了,通過手機監控能隨時查看牛羊的狀況,而且也不用騎摩托去現場了,油錢也省了。”額日和圖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我們嘎查共有牧戶108戶、383人,目前已實現‘智慧廣電’寬帶網絡全覆蓋。下一步,我們准備與通信公司合作,實現嘎查手機信號暢通,進一步改善牧民的通訊條件,提升大家的生活品質。”達來蘇木巴彥寶力格嘎查黨支部書記呼斯勒圖說。
2016年以來,錫林郭勒盟在阿巴嘎旗等6個邊境旗縣市(區)實施電信普遍服務寬帶網絡和4G試點項目,為266個行政嘎查(村)、國有農牧場接入寬帶網絡。同時,為6個邊境旗縣市(區)累計建設4G基站172座,在全區率先實現農村牧區通訊“盲戶”無線寬帶網絡全覆蓋,有效提升了農村牧區通訊水平,打通寬帶網絡進牧戶“最后一公裡”。
這短短的“一公裡”,卻讓東烏珠穆沁旗嘎達布其鎮尚都嘎查的牧民圖門格日勒盼了好多年。
“2019年,我家終於通了網,這一通讓我家的生活直接插上了‘智慧化’翅膀。以前是靠人工放牧和飼養,現在不僅有了監控系統,連牲畜飲水都實現了全自動化,水槽裡的水可根據固定水位自動上水,關鍵這一切用手機就能搞定。有了‘智慧牧場’APP,極大地解放了勞動力,我和哥哥都選擇去當護邊員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圖門格日勒20歲的小兒子布和倫說。
同行的東烏珠穆沁旗工信局副局長粉振華介紹,2023年,該旗啟動了農村牧區網絡通訊信號“盲戶”清零工程,共建信號接收和發送轉發站300余個,實現邊境地區牧戶網絡信號全覆蓋。同時,還加快了5G基站建設進度,2023年新建、改建5G基站132座,有效推進5G網絡向蘇木鎮深化覆蓋。
對於額日和圖而言,覆蓋的廣電網絡給他帶來了20公裡以外的監控“眼”,讓他足不出戶在家“放牧”。而對於今年剛滿20歲的“新牧人”布和倫來說,卻憑借網絡邁上了老一輩牧人想都不敢想的“智慧化”牧業“高速路”。
如今,在草原上,不僅有新鮮的空氣,開闊的視野,更有和城市幾近相同的現代化生活方式,這一切都離不開這些年錫林郭勒盟通訊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的深入推進。
“通了網,我也可以學著經營自己的抖音賬號,做電商直播,拓寬我們肉產業合作社的銷路。”阿巴嘎旗吉爾嘎朗圖蘇木海爾罕嘎查牧民格日勒其木格舉著手機說:“你們看,這是我的抖音賬號,這幾個視頻是我前段時間參加完旗裡的新媒體運營培訓后自己拍攝剪輯的。現在有網了,我要在放牧、巡邊之余,把咱們這麼好的草原、這麼美麗的景色、還有這麼好吃的牛羊肉通過網絡宣傳出去。”
格日勒其木格可不是位簡單的牧民,她是“遠近聞名”的護邊員,人稱“鴿子姐”。她時常在吉爾嘎郎圖蘇木地形復雜、高低起伏的邊境線上巡邏。過去,這裡沒有手機信號,是監控盲區,巡邏實屬不易。為了讓護邊員更好地開展工作,錫林郭勒邊境管理支隊借助智能化網絡系統,加強數字邊境建設,將社會監控資源並入“數字邊境一張圖”指揮平台,有效剔除了監控盲區。
截至目前,錫林郭勒盟通訊光纜總長度12.57萬公裡,互聯網出口帶寬達到1680G,家庭光纖用戶城鎮平均速率達到1000M、嘎查(村)達100M以上,基本形成了以光纜傳輸為主,數字微波、衛星傳輸為輔,無線、有線、微波、衛星相結合的信息傳輸網絡和通信系統,切實讓生活在邊境地區的牧民在雲端暢游,盡享“滿格”幸福。(記者 巴依斯古楞 實習記者 朱媛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